中新網喀什7月3日電 題:新疆兵團人講述歡喜與憂愁
中新網記者 孫亭文
6月中旬,記者碰到許振友的時候,他剛跟外地的蘋果經銷商簽訂了定銷合同,26畝馬上要進入盛果期的蘋果賣了10萬元人民幣。此時,距離蘋果成熟還有3個多月的時間。
許振友1993年從河南來到新疆,現在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四十一團的職工。四十一團團場位于喀什地區疏勒縣草湖鎮,地處喀什市、疏勒縣、疏附縣、和克州阿克陶縣三縣一市之間。
記者采訪許振友的時候,他的妻子和外甥正駕駛著拖拉機到蘋果園里噴灑生態農藥。“經銷商現在都要求綠色蘋果,我們的收入也能更高一些,只不過成本較高。”40多歲的許振友因為經常在太陽底下干農活,臉被曬成了古銅色。
他說,剛來四十一團的時候種植水稻,一種就是9年。2003年開始實驗種植蘋果樹,當時團場沒有人認為應該種蘋果樹。但是現在他帶動了許多人種植蘋果。近年來,四十一團也在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穩糧退棉、強果興畜、發展設施農業,僅2009年就新植果園1萬畝。
許振友說,已經從剛來四十一團時住的平房搬到嶄新的樓房里。“110多平方米的房子花了40多萬元,大屏幕彩電、電話、暖氣、上下水等等,我們都有了”。
近年來,為加快城鎮化建設,四十一團于2004年著手規劃,截至目前,已投資3000多萬元用于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給水、排水、供暖工程、道路建設已經全部完工。
許振友和許多人剛來兵團的時候被人稱為“盲流”,一度感到自卑。現在,他早就認為自己是兵團人了。不過,他仍有“擔憂”:四十一團“人氣不旺”。“拴心留人”是四十一團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許振友的大孩子已經研究生畢業,現在南京工作。喀什要成立“特區”,孩子有回來的打算,但沒想回兵團,因為兵團沒有用武之地。
“他們回來做什么呢?”上世紀50年代到新疆、已經82歲高齡的兵團人謝道生也這樣說。“現在的生活,比我們剛到新疆的時候要好百倍、千倍,我們滿足了。”謝道生有4個子女,2個留在兵團,另外2個去了內地;孫子輩則一個也沒有留在兵團。“兵團企業少,孩子們回來做什么呢?”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黨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組織,屬于中國計劃單列的省級單位,自行管理內部行政、司法事務。現在有14個師,分布在天山南北,有175個團場,4000多家中小企業,其中規模以上的1400多家,有14家上市公司,同時還有大批的科教文衛體等社會組織。
參與互動(0) | 【編輯:唐偉杰】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