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峽水庫175米試驗性蓄水的順利推進,我省三峽庫區考古發掘工作已完成全部規劃任務。昨日,從全省文物局長會議上傳出消息,庫區已出土不同時代、不同質地的文物標本超過6萬件,其中珍貴文物約5000件。
據省文物局局長沈海寧介紹,我省三峽工程文物保護工作歷經16年之久,現已圓滿完成地下217處文物點、45.8萬平方米的考古發掘和190.6萬平方米勘探工作任務。已經發掘出的5000件珍貴文物中,距今6000-7000多年前的“太陽人”石刻和石人雕像、精美的新石器時代玉器、圖案精美的巴文化銅戈、矛及一組保存完好的弓箭,堪稱庫區文物中的瑰寶。這些大量重要遺跡遺物的搶救保護,填補了峽江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研究的空白,使該地區原本并不清楚或只有一些初步認識的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得到系統完善。
據介紹,三峽庫區發掘出的遺址中,秭歸官莊坪、廟坪、巴東雷家坪等一批遺址典型楚文化遺存的發現,對研究楚文化向西擴張及巴、楚文化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秭歸何光嘴、朝天嘴等一批夏商時期的遺存揭示了巴、蜀、華夏諸部族文化在庫區交流的史跡。
此外,三峽湖北庫區41處地面文物搬遷保護項目也已全面完成。
相關:荊楚大地還藏著多少“寶貝”?
新發現文物點2945處,另已掌握線索2000條
荊楚大地到底有多少文物?這些文物現狀如何?昨日的全省文物局長會議透露,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正在進行中,目前共普查文物點7476處,其中新發現2945處,還有已掌握的線索2000余條。
據省文物局局長沈海寧介紹,為期5年的湖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自2007年10月份啟動以來,目前全省102個縣(市、區)中的99個縣已經啟動了田野調查,縣域實地調查啟動率超過97%。
相對于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的兩次全省文物普查,此次普查加大了對鄉土建筑、工業遺產、文物線路及特色文化資源的普查力度。目前,已發現一大批相關重要遺存,如南漳的山寨、民居及造紙作坊,黃石的近代工業遺跡,神農架的川鄂古鹽道等,填補了省內或當地該類文物的空白,更多的文化遺產進入保護視野。
據悉,我省現有館藏文物62萬余件,各類不可移動文物1.5萬余處。隨著普查工作的推進,將有更多的未知文物揭開神秘面紗。
(記者盧水平 通訊員杜玉輝)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