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太火,火到驚動了中央電視臺。在接連幾天被《新聞30分》等報道后,12月2日,“山寨現象”上了《新聞聯播》。這是國家級電視臺首度關注網絡時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著由這一新興詞匯所代表的民間文化現象,第一次進入官方視線。
“從2003年開始出現山寨手機到各種山寨產品,‘山寨’一詞已經從經濟行為逐漸演變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新聞聯播》的評語簡單而到位。如其所言,2003年前后,“山寨產品”在南方城市“嶄露頭角”,但當時還沒被統稱為“山寨機”,在大眾眼里,它們不過還是仿制和盜版產品。直到今年6、7月份,隨著各網站建立“山寨手機”專題頁面,“山寨”一詞才得以迅速蔓延開來。
山寨由“產品”被上升到“文化”高度,有一個明顯的轉折點,那就是“山寨明星”的出現。今年8月份,某電視臺播出“山寨周杰倫”的廣告。而幾乎前腳跟后腳出現的山寨版“F4、周華健、劉翔、李云龍”,共同組成了一個山寨明星陣容,有人笑言,用這個陣容搞一個春節聯歡晚會,準能將央視春晚“打趴下”,話音未落,山寨版春節晚會已在緊鑼密鼓之中,且獲得數家企業幾百萬元的贊助!吧秸和怼钡某霈F,是“山寨文化”登峰造極的一個標志,它讓人在啼笑皆非的同時,又讓人充滿期待感。也許,未來在回顧山寨文化的興起和消亡時,“山寨春晚”將是繞不過去的一起“大事件”。
除央視外,網絡近乎泛濫的傳播以及其他媒體密集的關注,也為“山寨文化”成為飯桌話題提供了推動力。某地方衛視就連續數期對山寨電影、山寨話劇、山寨文化進行討論!缎侣劼摬ァ返膱蟮,點燃了傳統媒體對山寨文化密集式的報道及討論熱潮。整個12月上旬,幾乎所有重要媒體都刊發評論員文章,對山寨現象進行探討。
耐人尋味的是,同樣是媒體,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給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目前傳統媒體對山寨文化所形成的主流意見是:山寨文化其實就是盜版文化、侵權文化、強盜文化的替身,山寨文化不能給山寨產品披上華麗的外衣讓其招搖過市。然而,之前在網絡上,山寨文化卻被賦予了“挑戰文化霸權、消解各種強權”的含義……如果按照現在的形勢進行判斷,已經基本斷定:網絡是山寨文化的發現者和培育基地,而傳統媒體則是山寨文化的終結者。
通過兩種媒體對待“山寨現象”的角力,可以看到網絡媒體的感性和傳統媒體的理性,它們分別代表的,其實是社會上兩種觀念和文化的對抗。有人認為,這是民間思想和精英意識的一次“博弈”,表面上的確如此,網絡上以草根面孔出現的網民,正通過力挺山寨文化,來爭奪和擴大自己的文化發言權,而傳統媒體上出現的批評聲音,也不乏“山寨文化可恥”、“山寨讓中國蒙羞”等尖銳用語。正在面臨著非黑即白、非白即黑尷尬處境的“山寨文化”,下一步真不知該往何處去。
造成今日人們對山寨現象爭議如此巨大的主要原因,我想,還是在于大家將“山寨文化”與“山寨產品”混為一談了。任何有點市場經濟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山寨產品”是市場處于無序狀態時才會盛行的,它們只能寄生于正常生產和銷售所照顧不到的環節,在不影響大局的前提下,它是對市場的一種彌補,F在它卻大有顛覆所有制造業的發展趨勢,而在講究創意價值、重視創造力的時代,“山寨產品”的大行其道,完全不可思議。
與“山寨產品”打法律擦邊球所面臨的危險相比,“山寨文化”還有著其積極一面的意義——它將會成為所有傲慢的強權者的敵人。在它的嘲笑之下,一切自以為是的假權威和假公正的虛偽面孔,都會脫落下來。但有一點值得警示的是,一旦“山寨文化”為“山寨產品”所利用,成為為其開脫罪責的借口,“山寨文化”也將很快一文不值,成為網絡速朽文化的又一犧牲品。
韓浩月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