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圓明園管理處宣布,計劃在圓明園遺址之綺春園內,修建一座大型的體驗中心,包含了120度環幕影院、360度環幕影院和4D動感影院。要通過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打造一個虛擬的圓明園。(11月4日《北京青年報》)
不再重建“贗品”圓明園,而是創造一個“虛擬”的圓明園,對此,我要叫聲好!就在一年前,我在《新京報》撰文提出:“昔日圓明三園,精美絕倫,確如王闿運所謂‘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但在電腦技術昌明的今天,‘移天縮地’的三維圖像只需幾臺計算機即可完成。”因此,要讓公眾了解圓明園的盛景,完全不必大興土木。
不清楚這次的虛擬創意,是否來自我的提議。即便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至少也說明,“原址重建”的企圖屢屢碰壁。可是,虛擬圓明園的好創意,為什么一定落實為大型體驗中心?辦個網站或者賣多媒體光盤行不行?退一步說,就算投資商愿意投錢,建在哪里不行,偏要建在遺址上?
圓明園管理處主任稱,要利用“綺春園里面有很多建國后新建的工棚和老房子”等臨時建筑來建設虛擬中心,并“請文物專家設計方案,對這些原本不協調的老房子的外觀做重新裝飾,讓這些建筑與圓明園整體風格一致”。我不想再討論遺址的文化和美學價值,也不多談那個“利”字。咱只需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破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風貌的建筑物、構筑物,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必要時,對該建筑物、構筑物予以拆遷。”如此說來,用該拆的臨時建筑改建電影院,合法嗎?
此舉的實質,是將那些本該依法拆除的、與風貌不協調的臨時建筑永久化。正確的遺址保護,應是依法拆除那些臨時建筑,完成遺址騰退的遺留任務,而不是搖身一變,將其改成三維電影院。奇怪的是,多年來圓明園管理處不是竭力保持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進而突出遺址公園“原真性”和“原生態”兩大亮點,而是不斷反其道而行之,一再動“湖底覆膜”、“原址重建”或“體驗中心”之類的心思,豈不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吃”?
不僅體驗中心擺錯了地方,其背后的開發邏輯也有問題。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戴斌博士就認為“不能守著廢墟過一輩子”,“除了圓明園核心景區的標志性文物建筑不能變動外,其他地方都可以根據情況做適當的變化”。然而,無論是標志性文物建筑,還是其他遺址,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圓明園遺址”的組成部分,必須按“不改變原狀”的原則保護。在此,友情提醒一下圓明園管理處:如果真的動手“做適當的變化”,恐怕又得因“違法”嫌疑而身陷輿論的風口浪尖了。
不過,我倒贊成戴博士一條,“文物所處的環境得到了改善”,將會使“文物的核心價值得到提升”。今天,圓明園管理處該做的不是改造臨時建筑做電影院,恰恰該是依法拆除遺址上殘留的臨時建筑,消除遺址周邊環境的臟亂差現象,從而全面彰顯圓明園的遺址之美、生態之美。這既是法律的要求,恐怕也是民意的呼聲。(姚遠)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