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
有些作家不配入榜
出版人沈浩波透露,在前10名作家中,有些人今年根本就沒有暢銷新作,也沒有上過暢銷書排行榜。“你看看‘開卷’調查公司的暢銷書排行榜,再看看這個富豪排行榜,有幾個很少進這個排行榜的作家,竟然名列前茅。好幾個月里,當年明月的六本書都進入‘開卷’的暢銷榜,那幾個作家有嗎?”但當年明月卻以版稅收入230萬名列第15名。此外,他還認為,榜單絕對低估了易中天的收入。
沈浩波算了這樣一筆賬:某位作家的版稅收入達到800萬元,假設他的書賣20元一本,版稅率為12%,那么,必須銷出400萬冊書,“這些作家的年銷售數字真的有這么多嗎?”沈浩波說,這樣的富豪榜會造成很多誤會,比如當年明月就來問他,為什么同樣發行十幾萬冊的書,別的作家卻可以掙那么多?沈浩波無法回答,只好說,別人給的是天價。
記者向北京開卷信息技術開卷有限公司收集到2008年1月至10月虛構、非虛構、少兒三大類暢銷書排行榜,發現當年明月確實經常同時幾本書上榜,富豪排行榜前十名的作家基本也曾上榜,但長期上榜者并不多。
但路金波對沈浩波的說法并不認可,“后面幾位加起來就是兩千多萬呢,當年明月版稅最多才400萬。”但依據他說的“郭妮高估了三成,滄月高估了四成”,加上饒雪漫說的“這個榜單根本不真實”,前十名起碼有4位名不副實。
爭議:
炒作還是出版縮影?
做到第三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影響力,每次都能引起媒體的熱議,而年僅24歲的制榜者吳懷堯,隨后又制造了“中國作家實力榜”,并推出了個人媒體品牌“懷堯訪談錄”。3年以來,關于富豪榜的爭議,最初集中在“上榜者算不算作家”這些話題上,隨后延伸到“作家該有多少收入”,現在,問題總算回歸到這一商業行為本身:它的數據客觀嗎?在這一個人榜單廣受關注的同時,榜單的客觀、公正也因為其缺乏監督而遭遇著質疑與挑戰。
沈浩波說,排行榜上,某公司旗下的簽約作家顯得尤為集中,但跟“開卷”月度暢銷書排行榜對比,就會發現這些作家的書可能并不怎么暢銷。“如此打榜,似乎有暗箱操作的嫌疑,也有失公信力。這樣的榜,除了變成一場炒作之外,沒有任何用處,只會遭致讀者的反感。”
而路金波除了認為可信度有七成之外,還表示這個榜單是中國出版和閱讀的縮影。“你看看中國作家實力榜和中國作家富豪榜,差別很大,許多有實力的作家收入并不高。看其中的構成,就可以說明中國國民閱讀力的下降。”
本報記者 蒲荔子 實習生 李榮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