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
董振堂(1895—1937年)字紹仲,新河縣人,早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后與趙博生一起在寧都率部起義,參加工農紅軍。
1934年參加紅軍長征。1937年在甘肅高臺與國民黨軍作戰中英勇犧牲。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新河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立志要改造不平等的舊社會。董振堂13歲進入曹莊初級小學,19歲高小畢業考入冀縣中學,畢業時獲得優秀模范學生的稱號。1917年他投筆從戎,考入清河陸軍預備學校。1920秋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2年春,畢業于該校第九期炮科,抱著救國救民的目的在馮玉祥的陸軍11師當見習軍官。他曾隨馮玉祥參加了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驅逐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宮的斗爭和歡迎孫中山先生北上等活動。1926年9月17日馮玉祥國民軍在綏遠丘原誓師向甘肅、陜西進軍,同北伐軍南北呼應。共產黨人劉伯堅任國民聯軍總政治部副部長,聘請原蘇聯紅軍團長烏斯曼諾夫為政治軍事顧問,并派黨政人員分赴各軍成立政治處,擔任全軍黨務宣傳和訓練工作。從此董振堂受到了共產黨的政治影響,在北伐戰爭中率部作戰,會同友軍一舉擊潰了吳佩孚的豫鄂聯軍,戰功顯著,深得馮玉祥的贊賞,短短幾年便由一個見習排長提升為師長。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破壞了國共合作,將人民推向內戰的深淵,中原大戰后,馮玉祥下野,馮部黃河以南的殘余部隊被蔣介石收編調往山東濟寧地區,董振堂任改編后的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第25師73旅旅長。1931年春,蔣介石下令調26路軍南下江西進攻紅軍。企圖讓這支雜牌軍和紅軍相互拼殺兩敗俱傷。廣大官兵洞悉蔣介石的陰謀,都不愿南下,73旅軍人甚至把鐵路掀翻,拒絕南行,使部隊滯留數日才走。第三次圍剿失敗后,26路軍移到被紅色區域包圍的寧都縣城,部隊傷亡慘重,加上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不少人相繼患病死亡!熬乓话恕笔伦兒螅瑬|北淪陷。26路軍廣大官兵紛紛要求北上抗日,保衛家鄉。高級將領也聯名通電蔣介石,要求北上抗日,但遭到蔣介石的斥責和重兵阻攔。董振堂在困守寧都的幾個月中,面對紅軍的宣傳和革命活動,他看到了中國希望之光。針對這種情況,我黨在該軍中的秘密組織,因勢利導,努力促使26軍廣大官兵向革命方向轉化,黨派趙博生與董振黨聯系,董振黨立即積極響應,起義計劃確定后,1931年12月12日,董振堂召集自己的部下開會,部署起義事宜。14日,26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的指揮下,于江西寧都舉行起義,15日清晨,寧都城里的戰斗全部結束。寧都起義 ,打亂了蔣介石反共內戰的反革命計劃,壯大了革命武裝,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32年4月,上級黨組織批準董振堂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的統治,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一方面軍不得不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紅軍團擔任全軍的后衛。1936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紅五軍團也因此得名“鐵流后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8月黨中央毛兒蓋會議后決定,一、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左右兩路軍共同北上。1936年1月上旬,紅五軍團奉命同四方面軍的33軍合編為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同年6月,紅二方面軍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由于朱德、劉伯承、任弼時、賀龍等人的堅決斗爭,張國燾被迫同意與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
1936年10下旬,紅軍2萬余人,奉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西渡黃河,進軍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執行寧夏戰役計劃。1937年1月董振堂紅五軍一舉攻占了甘肅高臺縣城。正當高臺人民歡慶勝利之時,敵軍馬步芳等部約2萬余人包圍了高臺,經過7天激戰,由于敵多我少,被迫入城堅守,在敵強大的炮火攻擊下,至20日高臺終于失陷,董振堂等紅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
同年,黨中央為董振堂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贊譽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志”。
尋淮洲
尋淮洲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12年生,湖南瀏陽人。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排長、連長,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黃陂戰斗中,率21軍插入敵后,切斷國民黨軍第52師退路,為全殲該師創造了條件。6月任紅3軍團第5師師長,率部參加東方軍,入閩作戰,指揮部隊連戰告捷,獲中央軍委的特別嘉獎令。同年10月任紅7軍團軍團長,此時他才21歲。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尋淮洲率部南北轉戰,屢建戰功,曾獲二等紅星獎章,并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1934年7月,他和政治委員樂少華等奉命率由紅7軍團組成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轉戰閩浙皖贛邊,作戰數十次,先后攻占羅源、慶元等城鎮。11月所部進入閩浙贛蘇區,與方志敏領導的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他任第19師師長,繼續率部北上。同年12月,在安徽太平(今黃山)譚家橋戰斗中,他指揮部隊同數倍于己之敵展開激戰。14日,當戰斗進行到關鍵時刻,尋淮洲親自帶一個排爭奪烏泥關制高點,不幸腹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
劉疇西
(1899年—1935年8月6日)革命烈士。湖南長沙望城人。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同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夏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曾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的戰斗。同年11月畢業后,在教導1團任3連黨代表。1925年在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中負重傷,截去左臂。1927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參謀,參加南昌起義,后任營長、團參謀長。1929年初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8月回國,被派往中央蘇區。同年冬,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紅一方面軍在龍岡設伏,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的紅3軍第8師師長龍芝道陣亡,紅軍總部立即命令劉疇西接替指揮。接著,他率紅8師馬不停蹄,于東韶攔腰截住敵人,對保證戰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紅軍總部表彰紅8師“追如猛虎,守如泰山”。后率部參加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他英勇善戰,指揮若定,屢建奇功,被中央根據地人民譽為威震敵膽的“獨臂將軍”。不久調任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為紅軍培養了大批軍政干部。1932年7月調任紅21軍軍長,率部轉戰閩贛邊區,開展游擊戰爭,配合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任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軍新編第10軍軍長,閩浙贛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率領閩浙贛根據地軍民全力支援中央根據地的第五次反“圍剿”斗爭。曾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曾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7月,中央決定由尋淮洲率領的紅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立即向閩浙贛等省出動,宣傳我黨抗日主張,推動抗日運動的發展。11月,紅7軍團與劉疇西、方志敏率領的紅10軍會師,兩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仍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劉疇西任軍團長兼第20師師長。12月,紅10軍團在浙贛邊界的懷玉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他率部反復沖殺,浴血苦戰,僅有的右臂又被敵人打傷,終未能突出重圍,于1935年1月被俘。獄中堅貞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對難友們說:“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臨難無茍免!”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義。解放后,長沙縣人民政府給劉疇西的遺孀送去了“偉大英烈”的金匾。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