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如何運用古典公理重建耶穌會士帶來的球面三角學?歐洲科學儀器制造家及其儀器在華流播的情形如何?康熙二十一年,“妖人朱方旦伏誅”案與明清之際西方醫(yī)學的傳入有著怎樣的關系?清代前期,在中國與歐洲國家的外交往來中,覲見中國皇帝需行的三跪九叩之禮,對外國使臣而言意味著極大的屈辱
,禮儀之爭是如何改變了中國和當時最強大的國家——英國之間的關系的?還有,慈禧太后為何如此喜歡與外國公使夫人見面,這其中又隱含著怎樣的玄機?光緒帝是如何學英語的,他采用的教材是什么?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美國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文化研究所主辦的“西方人與清代宮廷”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閉幕,一些爭執(zhí)不休的問題在會議上得到破解。譬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吳伯婭提出,英國政府派阿美士德訪華是希望博得清朝對英國的好感,趁機取得在中國的各種特權,然而,禮儀之爭卻使這一切化為泡影,英國政府大失所望,認為用外交方式無法達到他們的目的,從此,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發(fā)生了轉變,放棄外交方式,逐步形成了用武力摧毀清廷的閉關自守的炮艦政策。美國學者戴懿華(Melissa Dale)則提出,外國政府對慈禧太后的印象一直是負面的,但那些與慈禧太后進行過交流的外國婦女成為她的一些最堅定的支持者,并通過新聞界向西方讀者為慈禧太后提供了更積極的形象。可見,慈禧與這些婦女建立關系的動機,不過是試圖在外國列強中重建其公共形象的營銷工具。美國學者河羅娜(Laura Elaine Hostetler)則近距離審視了《皇清職貢圖》(乾隆下令編撰,描述了300多個不同的向清朝朝貢的民族),認為不同種族世界及其潛力的詳細知識通過該書被整理與記錄下來,挑戰(zhàn)了目前學界的舊有觀念,該觀念認為,清朝一直持有以東方為中心的“中央國度”觀。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黃興濤提交的論文《乾隆朝廷與英語:中英早期交往的語言考察》,以詳實的資料說明,早期乾隆一朝是不禁止中國人學外語的,將洋涇浜英語的歷史提前了80年。
為期3天的會議上,來自中國內地及港臺、美、英、法、意、比利時、西班牙、奧地利、瑞士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西方人與清代宮廷”間的政治、外交、科學技術、思想觀念、藝術等諸多領域做了深入細致的闡釋與論辯。會議關注的對象既有清宮的康熙、乾隆、道光、光緒及慈禧等皇帝和帝后,又有來華的傳教士、外交使節(jié)、公使夫人等;會上既有對于舊問題的新探討,又有新論域的再開拓;既有對有關檔案、資料的最新披露,又有舊材料的重新解讀;既探討了西學東漸,又討論了中學西傳。在研討中,學者們不僅更多地了解了當時清廷對“西方”的“反應”,通過這種“反應”也得以更多地“反映”了當時清朝的特征和西方的特性。
本報近期《文化雙周》將刊登此次研討會與會者的精彩文章。
(記者陳香)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