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或許還沒有所謂“80后”稱謂,十年后我們卻在面對著“90后”……
前不久,被人稱為“90后美女作家”的蔣方舟加分進入清華的消息一度格外引人關注,這似乎預示著“90后”這個稱謂今后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其實,恰恰是在十年前,如今已經被很多人熟知的“80后”這個稱謂,伴隨著一場名為“新概念”的作文大賽而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從那以后以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春樹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成為了這一代人的代表,在風起云涌之間,將萬千爭議集于一身。物是人非,“80后”這個稱謂在波折與非議之中前行了十年,已由本來是文壇對1980—1989年出生的年輕作家的稱呼,變成了如今被各個領域借用,指代整個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
“80后”稱謂出現十年之后 ,“80后”的代表人物們長大了、成熟了,如今最年輕的“80后”也已經到了法定成人年齡,他們怎樣看待這個稱謂?十年間他們有了哪些變化?他們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文壇、出現在社會生活之中?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最近利用各種渠道采訪了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春樹等一批“80后”風云人物……
張悅然:我更喜歡別人叫我“青年作家”而不是“80后作家”
新近剛剛出版了自己主編的主題書《鯉·孤獨》的張悅然用孤獨來形容“80后”這個群體,“我們是獨生子女,童年的回憶里,充滿了孤獨的色彩。我們這代人大都記得那個無聊的星期二,因為那個時候星期二下午沒有電視,不看電視我們沒事可干。我們在孤獨中成長,對我們的性格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我們一般都比較自我,但我們不同意說我們叛逆,相比我們的父母,我們只是成長環境優越一些,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還都是很現實的。”
而談到十年間的變化,張悅然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長大了”。“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每一代人都要經歷,但是和上一代人不一樣,我們的青春期好像被有意拉長了,我們這一代人都比較拒絕長大,我們更希望保持現在的狀態。”
談到自己在這十年間最大的收獲,張悅然表示:“剛剛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冠軍時,我曾經不想專業從事寫作,所以大學學了計算機,但是幾年摸索下來,我發現自己最擅長的還是寫作,所以堅定了在文學圈發展的想法。和十年前相比,我覺得自己的人生規劃肯定更明確了,只要不出意外,我會堅持寫下去,做一名職業作家。”
記者問張悅然是否在意被稱為“80后作家”,她說:“我更喜歡別人叫我‘青年作家’,而不是‘80后作家’,畢竟這個稱謂在文學上似乎表明除了出生年代,你別無特點。”
而問到如何評價“90后”作家、如何看待蔣方舟時,張悅然說:現在對他們做評價為時太早了吧,就像十年前評價我們,他們究竟怎樣現在還說不清楚,其實就是“80后”現在評價也為時過早。
韓寒:十年前作品太“矯情”我不想當任何人的偶像
韓寒作為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冠軍,是“80后”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而其叛逆的性格、特立獨行的行為方式,又使他身上頗具偶像色彩,就連不少“80后”作家也把韓寒當作自己的偶像。但成也韓寒,敗也韓寒,正是韓寒巨大的影響力,讓不少人把韓寒一個人的特征當作了整個“80后”的群體特征,而不斷挑起各種是非的韓寒,也讓人們不得不在爭議中關注他和“80后”。
如今談到“80后”作家,韓寒有自己頗為精確的概念——“所謂‘80后’作家,就是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網絡為主要創作媒介,以商業利益為主要目的,作品意境與內涵以城市為背景、青春為主題的青年作者群。”說到十年前的自己,還有那篇曾經在中學生中膾炙人口的《杯中窺人》,如今的韓寒表示“現在看的確有點矯情”。“十年了,我當然比那時候更會表達自己,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我要表達什么。”
但在了解他的人眼中,韓寒似乎還是那個“大男孩”。《萌芽》資深編輯胡瑋蒔,作為韓寒的發現者之一,她告訴記者:別看韓寒如今那股子風光樣,在我眼里他就是一個孩子。除了長高了點之外,他什么也沒有變,還是那個愛玩的男孩。胡瑋蒔不知道,這個一會兒賽車、一會兒出書、出完了書又去賽車的男孩子究竟想做什么。“韓寒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不可能賽車到老,另一方面他走的根本不是正統的寫作路子。”胡瑋蒔說:“沒有看到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什么計劃,但我絕對不會說什么,不會去煩他。”
而韓寒自己講到十年來的經歷,還是很滿意,“我一直在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在賽車,干我喜歡的事情,說我想說的話,我很自由,這些就是我十年前想要的狀態。”但是面對很多崇拜自己的同齡人,甚至是模仿自己的“90后” ,韓寒則表示:“如果我的作品和生活方式影響到一些人,請大家就當看戲,雖然我不會參加任何影視表演,但其實我是一個好演員,只是沒有人有資格來導演我罷了。” 他還奉勸大家,“這么說吧,我都學不像自己,讓我重活一次,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沒準我成了郭敬明。”
韓寒最后告訴記者:“我不想當任何人的偶像,更不能代表‘80后’,我只是我自己。”
郭敬明:自詡中國最好作家 “90后”市場潛力巨大
作為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冠軍,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中又一偶像人物。不過談到郭敬明,胡瑋蒔告訴記者:郭敬明就是這么一個為了達到目的,而善于討人歡心的人。
胡瑋蒔說:“《夢里花落知多少》之后,郭敬明火了,他與我的郵件通信也開始勤快起來。我想將郭敬明拉入自己的作家群,可是讓我想不到的是,這么一個叫‘瑋蒔姐’的熱情的小男孩,竟然如此難以交流,后來我才發現,其實沒有誰能搞得定郭敬明。郭敬明在我面前毫不掩飾自己是一個文壇商人,怎么賺得多,他就怎么做。”
的確,作為“80后作家”另一代表人物的郭敬明近幾年變化頗大,從寫手到主編到老板,郭敬明的身份變化總是讓人感到吃驚,最近他更是當起了評委,和一手捧紅自己的“新概念”大賽唱起了對臺戲,辦起了自己的文學選秀。記者利用他舉辦文學選秀大賽新聞發布會的機會采訪了他,對于自己這幾年的創作,郭敬明還是很自信,“除了2004年,我每年都寫長篇,每一部小說都排在銷售榜第一的位置,這樣的作家都不能算中國最好的?”
而講到十年來“80后”和自己的變化,郭敬明表示:“我們越來越分化了,當初用‘80后’來概括我們就不太準確,如今這個概念更是大而無當了,除了能說明我們的年齡,其他的什么也說明不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性格,我們無法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我想這就是我理解的‘80后’吧。”
至于成名后經歷的抄襲官司等一系列事件,郭敬明表示,那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自己會吸取教訓。不過談到“90后”郭敬明表示,這些年輕人對于文字的把握一點不比十年前的自己差,很多人的水平甚至超越自己,他的公司就簽了不少“90后”新人,他覺得他們潛力巨大,當然是市場潛力。
春樹:“80后”被用得太濫 我們不是“垮掉的一代”
和韓寒、郭敬明、張悅然這些通過“新概念”作文大賽涌現出的“80后”作家相比,春樹顯得更加離經叛道,她的代表作《北京娃娃》被海外媒體稱為以“殘酷青春”書寫中國新生代的經典,而她更是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的封面,與韓寒、曾經的黑客滿舟、搖滾樂手李揚等4人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后的代表”。不過最近除了在幾部地下電影中出演角色,春樹似乎離主流越來越遠。
近日,記者電話采訪了身在北京的春樹,她告訴記者,自己應該是“80后”這個稱謂最早的使用者之一,“當時使用這個詞,是在一次演講中,我想對我們這批代表了一種新興勢力的群體,有一個概念化的表述,但是很難從我們身上概括諸如‘印象主義’‘現代主義’的特征,于是就用了‘80后’這個稱呼。”但近幾年來“這個詞匯使用太濫了,像什么‘80后’購車,‘80后’裝修,這個詞匯被過分商業化和庸俗化了,我覺得它如今沒有存在的價值了。這個詞語現在什么也說明不了。”
不過當記者問起“80后”被人稱為“垮掉的一代”時,春樹很不以為然,她表示:“這樣說的人都存心不良,其實老一代看不慣新一代是一種常態,‘80后’和父輩存在較大的代溝也是事實,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說不上什么垮掉。”
而春樹表示:自己這幾年來,一直沒有中斷寫作,除了繼續進行青春題材的寫作外,還嘗試著寫作更現實的題材,“我們長大了,必須有我們自己成熟的話題,我希望能表現這些東西。”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