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戰、緋聞,傳統炒作“方興未艾”
近期,大地震后一度有點沉寂的娛樂化炒作又有所抬頭:《奮斗》編劇石康鉚足了勁痛罵同行,為自己的《奮斗2》鳴鑼開道;王剛結婚,女主人換了又換,相關人士在媒體上頻頻亮相,換得不少人氣;紅樓定妝照,引來一片爭議聲,很久以來關于劇組的是是非非又很快被炒作得沸沸揚揚;芙蓉姐姐搞個唱,賣出8張票,好像又想借機出點風頭;梁朝偉、劉嘉玲的婚禮,從舉辦什么宴會、準備什么禮品、是否邀請情敵,零零碎碎,云遮霧罩,一時間刺激了無數人的神經……
如今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泡沫化的信息淹沒了無數的受眾,受眾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益發渙散,一般的信息很難引起興奮。不過,很多文化界、娛樂界人士這個時候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不是認真提高作品的質量,而是動起了歪腦筋,為了一本新書的出版、一個新人的推出、一部影視劇的發行,層出不窮的惡炒應運而生:比如,“新人用緋聞借名人上位”,這在演藝界是一個被用爛的惡俗伎倆。比如,“知情人的報料”,常常成為新聞的來源,“某明星有了新歡”、“某某人是某某人的私生子”等等,往往掐準了時機,一定是某人要參演新戲了,某明星沉寂多年要復出了,等等。再比如,“記者無意間見到”,往往成為相關公司、明星、媒體導演的“大戲”,言之鑿鑿,還經常有影像、照片作證,不由人不信。
觀察近期的這些惡炒,充滿了脂粉氣,窺私欲,碎片化的邊邊角角,消解了一切深度和真誠,誘導人們日益沉迷于淺表化的感官刺激之中。
上演“苦肉計”,炒作又上新臺階
耐人尋味的是,業內人士指出,現在娛樂業的炒作手段又有了新的發展。最近,吳宇森的大片《赤壁》上映,其中的破綻不少,比如說,一些無厘頭的臺詞,很容易讓觀眾抓住把柄,照理說,以《赤壁》這么強大的制作班底,不應該出現這些“小兒科”的問題,除了以此吸引國外觀眾的原因外,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制片方故意留一些破綻讓觀眾去“罵”,讓媒體不厭其煩地炒作,以此吸引眼球,也許,制片方受了周瑜打黃蓋“苦肉計”的啟發?記者與一些導演聊天,談到這個問題,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那么,為什么要這樣“作踐”自己?一些導演顯得很無奈:現在不管拍出什么好片子,都很難吸引人的眼球,觀眾不買賬,媒體也不買賬,很快就沉寂下去了,巨大的投資“掉進水里響都不響”。于是,“苦肉計”成為不少導演無奈的選擇,只能故意在片子中留一些“大家一看就知道”的破綻,專門讓觀眾去評判評判,最好是“罵”,“罵”得越兇越好,這樣才能吸引眼球,各種爭論就會接踵而來,不管是罵也好,吵也罷,只求熱鬧,熱鬧了才會有票房。
記者前些日子去參加幾個編劇的研討會,他們正在籌劃寫一個劇本,主要內容是寫一個官員的故事。討論著,大家的話題集中到一個問題上,那就是如何搞一些噱頭吸引觀眾的注意?最后,與會者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讓主人公“說一些離奇的話”、“做一些離奇的事”,最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最關鍵的是能夠讓觀眾“一下子抓住把柄”。一個著名導演要拍一部戲曲連續劇,劇本都寫好了,專家們研討的時候,也給予較高的評價。不過,電視劇開拍前,制片人和編劇商量,如何在電視劇中“留一點硬傷”,那就是準備請幾個頗具搞笑色彩的明星客串,唱幾個“不倫不類的戲曲段子”,讓觀眾“說道說道”,從而引起媒體的注意,否則,很可能就沒有影響了。
對娛樂化惡炒保持“鈍感力”
我們注意到,惡炒往往最關注隱私,對影視大腕、體育明星、社會名流、商賈大員,現代傳媒總是樂此不疲,一點點隱私便如獲至寶,不惜捕風捉影、添油加醋,無所不用其極。而最新出現的諸如“苦肉計”這些惡炒苗頭,也實在讓人感到悲哀,它構成了對藝術追求、受眾品位、媒體姿態最好的反諷。
江蘇一位導演野人告訴記者,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包括創作者、媒體、受眾都比較浮躁,往往沒有心思去真正關心藝術質量,創作者關心投資收益,媒體關心“眼球”,受眾習慣于被媒體牽著鼻子走,這個時候,什么樣的炒作手段都能夠想得出來。他憂心忡忡地說,前些年,還有一些真正潛心藝術的“理想主義者”,而現在,這類人是越來越少了,他們平時關心的只是到處搞關系,拉投資,然后再炒作,炒得越離譜,往往越能獲得好的回報,這幾乎成了一個怪圈。
專家指出,如今的這種惡炒之風是“合力”的結果,要遏制它,最基本的是要避免浮躁。從媒體和受眾的角度來說,首要的是對惡炒保持“鈍感力”,不盲從,不追風,堅持自己的藝術感受力,尤其是對一些惡炒,媒體和受眾要做到不興奮,不傳播,用自己的判斷力積極加以抵御,讓“惡炒”在一片沉默中自己湮滅。
記者 賈夢雨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