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舊城進行的“根本性的改造”,包括“故宮要著手改建”“城墻、壇墻一律拆掉”“把城墻拆掉,濱河修筑第二環路”。
謝蔭明、瞿宛林在《黨的文獻》2006年第5期發表《誰保護了故宮》一文,引用“《原北京市委設想改造故宮方案的照片》文字說明”,介紹了“參與其事”的“少數規劃人員”描繪的“四種改建故宮的平面圖和鳥瞰圖”——
第一方案是拆午門,在午門位置上建中央大樓,使天安門成為黨中央入口之大門;第二方案是拆端門,在端門位置建中央大樓,把中南海黨中央和國務院遷至市中心位置,黨中央設三個主要門:天安門、東華門、西華門,中南海改變為群眾性公園。第三方案是將故宮及天安門全拆,“徹底打碎封閉森嚴的封建藝術布局,代以開敞明朗活潑的氣氛,使莊嚴美麗現代化的新型建筑,代替已經古老落后的帝王宮殿建筑”,以“五組建筑圍繞在主體建筑周圍布置,以象征‘工農商學兵’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第四方案更是徹底,要將故宮、中南海、南河沿以西民房全拆,“中心思想是把黨中央和國務院辦公用地放在城市中心部分,全部改建故宮,保留有象征意義的天安門作為黨中央和國務院的主要入口”。
“快意圖”
1958年北京總體規劃方案上報中央以后,北京市規劃部門立即展開分區詳細規劃研究,對舊城從整體上應該建成什么樣,做出多種方案,這項研究一直延續到20世紀60年代進入高潮。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前副院長董光器在2006年10月出版的《古都北京五十年演變錄》一書中,印出9張這一時期完成的北京城區規劃方案圖,顯示舊城之內,基本沒有保留胡同系統和成片的四合院,取而代之的是多層和高層建筑;從天安門到故宮,或只保留部分建筑物,或全部拆除重建。
“故宮能不能局部改建,護城河能不能改成暗河,在當時也是十分敏感的問題。”董光器在書中寫道,“市委、市政府沒有明確的指示,但在學術界,包括歷史學家在當時也確有世界上沒有永恒的存在,萬事萬物均在變化之中的說法。何況當時的規劃只是一種模擬試驗,并非實施方案,思想不妨放開一點。因此,有的方案做了對天安門城樓和太和殿的改建方案。”
董光器回憶道,在舊城詳細規劃研究過程中,市委和黨中央都沒有對此進行正式討論,唯有周恩來總理在1958年總體規劃上報前,小范圍地聽過一次匯報。
當聽到舊城改建大體需要花費150多億元時,周恩來說這是整個抗美援朝的花費,代價太高了,你們這張規劃圖是一張快意圖,我們這個房間就算是快意堂吧!
看到規劃方案在中南海西側副軸終端放了一組大型公共建筑,準備建國務院大樓,周恩來明確表態,在他任總理期間,不新建國務院大樓。
董光器的感受是:“周總理在當時對加快舊城改建持保留態度。”
陸定一:故宮就是要封建落后,古色古香
“大躍進”時期,文化部的一些機構被下放至北京市,其中包括了故宮博物院。
1958年10月13日,北京市文化局黨組提出《關于故宮博物院進行革命性改造問題的請示報告》(下稱《請示報告》),認為需要“堅決克服‘地廣人稀,封建落后’的現狀,根本改變故宮博物院的面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