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至7月15日,雅典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希臘文化部奧委會總秘書處主辦的“融超經驗2008”藝術展,在798時態空間展出。雅典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策展人安娜·卡菲齊介紹,“融超”概念最早由已故華人藝術家陳箴提出,此次展覽聚焦的是23位希臘裔藝術家,因“地理的流動性”而構成作品上“融合與超越”的開放。
參展“融超經驗2008”的23位藝術家中,既有像庫奈利斯這樣享譽國際的名藝術家,也有初出茅廬的青年人。在開幕式上,記者看到了如今旅居羅馬的庫奈利斯的三個“無題”裝置藝術,還有喬治·拉帕斯的“發光雕塑”與盧卡斯·薩馬拉斯的《鏡中的房間》。喬治·拉帕斯介紹,他的靈感來自街上的燈箱:“當光源的光向四處彌漫,四周的氛圍都發生了變化。”
部分作品來自雅典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有一些則是私人收藏家的油畫、雕塑和影像裝置等。策展人安娜·卡菲齊強調此次要展示的是“開放”與“融合”,而記者仍能看到古希臘文明的影響:部分作品取材自古希臘神話;而像安東內庫斯于上世紀80年代飲譽美國的《懷念》裝置,金屬材質的版畫表面,明顯呈現拜占庭時代繪畫形象的痕跡。
- 對話
“僑民”的水準最高
雅典國家當代藝術館館長安娜·卡菲齊
新京報:你以“融超經驗”為主題策展,選擇作品有什么標準?
安娜:現代社會充滿流動性,很少有人會永久待在一個地方,這是我對“融超”概念的理解。我們選擇作品時沒有考慮藝術家的名聲與年齡,主要聚焦散居世界各地的希臘裔“僑民”,他們最能代表當代希臘藝術的水準。
新京報:“融超”之內,傳統性放在哪里?
安娜:古希臘輝煌的過去太沉重,有時會成為負擔。以前希臘藝術界總強調“民族性”,現在我們更看重藝術的跨越性。“融超”指的是藝術經驗、神話、宗教與文化的融合。希臘處于東西方交界處,當藝術家到國外,本土文化就像行李,傳統與外面的文化不是對立的,不需要排除。我們需要的是在對外開放時,能更好地自我認識。
新京報:當代藝術在希臘現狀如何?
安娜:希臘當代藝術起步很晚,一向是考古、傳統藝術最強,從2000年才創立了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始也很狼狽,總要搬家,館里沒有收藏,沒有藝術家,觀眾更是一個都沒有。現在當代藝術漸趨向平穩發展。兩年后新館會在新衛城博物館旁邊落成,我希望五年后,我們會擁有自己豐富的收藏品。(記者張璐詩)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