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飄香的端午節快要到了!再過幾天,我們就能一邊吃著美味的粽子,一邊享受著第一個國家法定的端午節小長假。說起端午節,不能不想起一件令中國人心痛的事:2005年,中韓“端午申遺”之爭,韓國江陵最終勝出,我們眼睜睜地看著“端午節起源地”落入他人之手。深深的遺憾和心痛喚起了國人對傳統端午節的重視。不過,吃粽子、戴香囊、賽龍舟……傳承了2000多年的端午節傳統習俗在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似乎顯得有些單調和缺乏新意了。
古時端午節習俗豐富多彩
其實在古人眼里,農歷五月初五并不是一個好日子,是可怕的“惡日”。五月是惡月,毒蟲萌生,五月初五又是其極盛之時。所以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就開始祭祀“惡月惡日”了。不過,中國人最熟悉的端午節版本,還是以紀念“長太息以掩涕兮”的三閭大夫屈原為主。
古時各地的端午節都有許多傳統習俗,如門上插艾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戴香囊、飲雄黃酒等。此外還有許多娛樂項目,如賽龍舟、射柳、斗百草等,玩法既新鮮,又能強身健體,頗為有趣。古代長安城里的人們怎么過端午呢?據說長安宮廷里講究吃五彩繽紛的九子粽和皇帝專門賞賜百官的百索粽,還要舉行盛大宴會;民間百姓還要在床帳里掛上五時圖和石榴花。
韓國“江陵端午祭”值得借鑒
韓國的端午祭也頗富盛名,雖然它是1000多年前受中國文化影響而形成的,但卻與我們的端午習俗完全不同。其中,“江陵端午祭”場面非常盛大,其服飾、舞蹈和雜技表演動人心魄,還有很多種祭禮、假面舞劇,以及農民樂舞、投壺、摔跤、蕩秋千、跆拳道、棋王比賽等。此外還要舉辦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最難得的是,“江陵端午祭”將這么多豐富獨特的文化遺產保存繼承得十分完整有序。在西安,我們在許多來自韓國的繪畫和攝影作品中,常常能看到“江陵端午祭”那熱烈而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節日氣氛,值得我們借鑒。
市民對端午節有不同認識
家住南郊的商老先生祖籍湖南,在西安已生活了50多年。談及端午節,他說的最多的是家鄉的賽龍舟和吃粽子,他向記者描述了賽龍舟的技巧和熱鬧場景。高興過后,老人更多的是感嘆:雖然那個年代物質上不富裕,但當時的端午節很美好。現在老了,端午節也只能待在家里看看電視,或者出去散散步。
在高新區某外企上班的“80后”小高對端午節并不是特別在意。“我們不是不愛過端午節,而是端午節到了這么發達的時代,各地還是那些老習俗,缺少新意,逐漸被冷落是必然的。”3天假期,小高決定和幾個朋友聚會,去唱歌、泡網吧。
小高的觀點其實代表了時下很多年輕人的想法。許多年輕人對端午節的了解,遠不如對圣誕節了解得多,甚至有一些孩子連端午節是農歷哪一天都搞不清,更談不上懂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了。當然,有更多的人們已經嘗試著用現代方式來慶祝端午節,幽默短信、充滿詩意的電子賀卡在網上鋪天蓋地,使我們傳情達意更加快捷方便。
專家建議借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當下,我們究竟該怎么過這個端午節呢?西北大學教授、民俗專家韓養民認為,唐代以前,我們重視祭祀禮儀,唐代以后又增加了很多具有民族性特點的娛樂項目,可是在地震災難的傷痛尚未平復的時候,大搞任何娛樂活動或祭祀儀式都非常不適宜。我們當下最需要做的是,在端午節大力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因為,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詩人,他時刻記掛著國家和人民的危難,他不屈的精神和偉大的人格感召著無數中華兒女,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我們當下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
韓養民建議:今年,各地可以換種形式過端午,例如多宣傳那些在國家危難之際甘于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人物和愛國人士,為他們搞一些有意義的紀念活動;另外,也可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別讓端午節成了一個單純的“粽子節”。 記者 職茵 見習記者 曾世湘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