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7.8級地震。都江堰市區受地震災害影響嚴重,多處房屋倒塌。圖為都江堰景區受損的大門。 中新社發 黃榮 攝
|
汶川地震不僅危及震區人們的生命和生活,也嚴重威脅著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在內的世界遺產地及1000多處文物的安全。
此次受災地區是我國自然與文化遺產集中地區,不僅有都江堰、青城山、大足石刻、兵馬俑等世界遺產,更薈萃著藏、羌、回等獨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地震發生后,當地的文化遺產是否安然無恙躲過此劫?遭遇損失的文物建筑,該如何及時修復,正處于不斷余震中的不可移動文物又該如何及時加固?早報記者程奕顧維華
重災地區
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 二王廟、青城山道觀受損
2000年底正式被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青城山與都江堰地處此次地震發生的中心地帶,已歷經2000年的水利工程能否抵御地下劇烈震動呢?四川省文物局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當地余震不斷,但處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損的跡象,目前,僅有報告稱景區大門受到輕微損壞。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公元前3世紀中葉,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完成。它依自然之勢修建而成,分水堤、引水口、泄洪堤三大主要部分,而民間則形象地稱這三處設施為魚嘴、寶瓶口、飛沙堰。四川文物局工作人員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震發生后由于都江堰當地通信中斷,他們正想盡一切辦法了解文物受損情況,已知的消息是,處于岷江中的這幾處設施,目前基本無恙,雖然近日余震不斷,但因為其設計具有相當的防震性,相信魚嘴、寶瓶口、飛沙堰這幾處重要設施應無大礙。這也是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處于都江堰市西門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廟是國內最大一處紀念李冰父子的祀廟,歷史上曾經過多次重建,據都江堰一位市民介紹,目前二王廟已經垮塌,幾乎不存。
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青城山屬于道教勝地。山上分布大小道觀約百余座,目前文物部門得到的消息是,有數座道觀出現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觀寺廟,也出現墻體裂縫等多處受損跡象。
文物人員表示,位于重慶市郊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由于距震中較遠,估計未受到明顯損失,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大足方面上報的消息。同樣,在去年遭受水災而垮塌的重慶渣滓洞由于剛實施了修復,估計此次也沒有太大的受災跡象。
國家文物局昨天的統計表明,四川地震災區包括成都、綿陽、阿壩、德陽四個地區共39個縣、市,涉及世界文化遺產1處(都江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處(其中成都25處、綿陽7處、阿壩12處、德陽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5處(其中成都108處、綿陽38處、阿壩56處、德陽2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84處(其中成都266處、綿陽195處、阿壩144處、德陽79處)。此外,還涉及歷史文化名城1處(成都)、歷史文化名鎮3處、歷史文化名村1處。
位于震中的汶川縣共有文物保護單位6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處。汶川縣近年來文物保護工作穩步發展,2007年被評為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此次受災嚴重。
據悉,成都地區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辦公大樓受損較嚴重,計有40余處裂縫,部分正在整理的文物標本(主要為陶器)受損;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基地有少量陶器受損;古蜀船棺遺址附近的一座大樓開裂,正在搶修,尚未威脅到文物安全;金沙遺址博物館成為附近幾千居民的避難場所,為群眾提供基本生活需求,館內重要文物已緊急撤展,移放庫房保存。
修建于明代的12層閬中白塔400多年來一直保存完好,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12日的地震中被震塌6層,此外,四川省廣元塔子山的寶塔也被震塌多層。
其他地區
三星堆陶器標本被震碎 兵馬俑莫高窟平安
“發生地震時,三星堆博物館館內有幾百個民工正在施工,當即進行了緊急疏散,并啟動緊急預案,三星堆文物基本是安全的。”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耀輝昨天接受早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三星堆博物館建設時是按防8級地震設計,而且,由于隱患處理及時,12日下午的地震只是震碎了兩件陶器標本,真正的文物并沒有一件受損。
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四川、重慶、山西和甘肅等省市的部分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和考古研究單位的文物和有關設施受到一定損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周轉庫房圍墻垮塌;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庫房有9件陶器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碎,一件三彩器從陳列架上跌落受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禮縣考古工地有7件陶器(1件完整器,6件修復器)受損。
文物部門表示,除了對不可移動文物實施救險,對各類遺址博物館內的可移動文物做好防潮防濕,防毀保護,也是一項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
陜西當地的一些重要遺址還沒有接到受損通報,秦始皇陵、兵馬俑、法門寺等遺址基本平安,而位于西安的大雁塔則出現了一些裂縫。大雁管理所負責人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雁塔原本就因為地面沉降等原因已經出現塔身傾斜的狀況。前天的地震,更是直接導致了塔身出現了多處裂縫,有關方面會及時修葺這些受損部位。
甘肅省也是此次地震受災地區,對于敦煌文物在此次地震中是否受到影響的問題,敦煌研究院辦公室主任昨天告訴早報記者,這次地震中敦煌幾乎沒有感覺,敦煌文物也沒有受到損害。據介紹,洪水和大氣降水是歷史上莫高窟及洞窟所在崖體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
國家文物局昨天緊急召開辦公會研究部署地震災區的文物保護工作。國家文物局還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文物部門啟動應急機制,加強文物安全工作,受地震波及地區的文物部門,應暫停正在進行中的施工或考古工作。
羅哲文:羌寨碉樓難以幸免
對于歷史建筑如何抗震防災,早報記者專程采訪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古建筑專家羅哲文。他表示,木結構建筑垮塌后是有辦法進行修復重建的,而一些磚石結構建筑就比較難以復原。羅哲文介紹說,震中受災地區是我國少數幾個的羌族人口聚集地。阿壩自治州內有不少是全國、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年前,他曾實地探訪過那里的羌寨。位于岷江上游的桃坪羌寨,保存著原始羌寨建筑“活化石”,被人們譽為“神秘的東方古堡”。“這些建于清朝的羌寨碉樓,因為需要具備防御功能,故而建造得特別高,有幾十米,遠看像一根柱子,而且它都是用當地的一些石塊層層壘砌而成,方式非常特別。我估計在這樣大的地震中,這樣的建筑將難以幸免。”
“另外,在地震后,有相當多的古建筑屬于危房,當然及時疏散里面居住的民眾是首位重要的任務。對此類分散于各地的古建筑,需要盡量詳細了解情況,已經岌岌可危的,有條件的話,需要做一些臨時加固處理,這些建筑中的木構建部分不容易壞,而對墻體等易倒塌部分可采用支頂等方式加以處理。對于在地震中已經倒塌的古建筑,因對震落下來的瓦當、雕飾、磚瓦等部件加以搜集保管,未被震碎的瓦片可以在災后復建時重新使用,以保存歷史原貌。這其實也是古代建筑設計最為巧妙的地方,地震的時候瓦片震動可以及時預警,地震后墻體雖然倒塌,但木結構因每個木榫之間有空隙,具韌性而具抗震性。另外世界遺產都江堰依自然水勢而建,估計也不容易遭損失,我對它比較放心。”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