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著名作家蘇童。中新社發 王潤界 攝
|
即將在今日深夜抵達山城的著名作家蘇童,昨日接到記者電話的時候,正忙著搬家,渾然不覺由本報主辦、珠江·太陽城協辦的《名人堂》第七課已經在靜靜地恭候著他。多年前,文學評論家王干的一篇《蘇童傳說》,勾勒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蘇童。多年過去,蘇童卻在長途電話中給記者說,“我一直生活在誤解中。”那么,我們所不知道的蘇童是怎么樣的?
誤區一:蘇童是一個追趕時尚的人
“我的每一件衣服都穿了5年以上”
據說蘇童一直活得很瀟灑,穿名牌喜時尚。但蘇童本人卻告訴記者,那是多年以前的愛好,現在他是一個40多歲的人了,再也用不上“時尚”這個字眼,因為他不會去追趕什么時髦的潮流。他稱自己買的衣服一般都會穿很久,目前的衣服都是穿了5年以上的,還有10年以上的也有。記者詢問他的衣服是不是都買得很貴?他說,“只是比50塊要貴一點!痹谀撤N程度上,這種生活上的變化也折射了他在文學上的變化。蘇童告訴記者,從前他對小說形式上的東西很感興趣,但如今,他更注重小說的內涵,風格也從多變的探索性變回了平實的寫實。毫無疑問,這樣的作品更為成熟內斂。
誤區二:蘇童只會一直寫女性題材
“下一部小說是個男性主人公”
蘇童刻畫女性題材的小說是出了名的細膩和敏銳,在國內青年作家中獨樹一幟。他自曝,自己的創作已經走過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從先鋒派、新歷史到回歸寫實,稱是要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直面現實的寫作”。在多年都沒有推出長篇力作的情況下,他近日已經開始著手下一部長篇小說的創作,他向記者透露說,這一部計劃寫30萬字,是他所有作品里最長的一篇,時代跨度也從上世紀70年代寫到80年代。最關鍵的,是他這部作品避開了他所擅長的女性視角,而是用一位男性主人公的角度來看世界。對于這種顛覆,蘇童很是坦然,“這就是文學的樂趣,在于創造不同的東西。”
誤區三:蘇童作品改編成電影賺了大錢
“張藝謀當時給了我5000塊”
曾幾何時,蘇童的作品成為了影視圈的“寵兒”,《妻妾成群》、《粉》、《米》、《婦女生活》等作品紛紛被搬上了大銀幕。很多人猜測,蘇童就靠這個賺了大錢。其實不然,蘇童坦白地透露說,就拿被張藝謀看上改編成《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小說《妻妾成群》來說,他直接把小說改編權賣給了張藝謀的劇組,到手是5000塊錢,當時是1991年!艾F在看沒什么,當時已經是全國最高的價格了,普通的只有2000塊。”在當時,編劇和小說版權遠遠趕不上如今的“天價”。蘇童也很有個性,小說版權賣出去了,就不管了,自己絕對不去當編劇,也不會抱怨導演的修改,他的理論是:“如果怕小說被損害,那干脆不要賣了。得允許人家去改編。”
記者 羅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