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頒獎典禮將于本周日在廣州舉行,評委終審已于日前結束,獲獎名單將于4月13日下午的頒獎典禮上正式揭曉。雖然名單目前還處于保密狀態,但記者從主辦方得知,王安憶與阿來最有希望競逐本年度華語文學傳媒盛典最重要的獎項“年度杰出作家”,獲得10萬元獎金。
華語文學傳媒盛典由《南方都市報》于2003年發起主辦,下設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說家、年度詩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學評論家和年度最具潛力新人六個獎項。其中年度杰出作家的獎金是10萬元,其他單項獎的獎金是2萬元,共20萬元。以年度計,這是國內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今年慶典期間,還將通過講座、論壇、讀者見面會等多種形式,連接起更多的文學愛好者,其中“中國當代文學高峰論壇”將有近百位文學名家出席,令人期許。
年度杰出作家獎:王安憶最有希望
作為華語文學傳媒盛典最重要的一項獎項,“年度杰出作家”歷來備受矚目,之前的五位獲獎者基本上代表了當年度華語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與過去只有三位作家入圍“年度杰出作家”相比,今年入圍“年度杰出作家”的五位作家張承志、王安憶、阿來、劉震云和張煒去年都推出了重量級作品。其中,從組委會透露的消息:王安憶和阿來最有希望摘得這一大獎,其中“尤以去年出版了《啟蒙時代》的王安憶最有希望”。
《啟蒙時代》是上海作家王安憶三年來的首部長篇小說,被譽為是一部“老三屆”的精神成長史,書寫了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永遠不會忘記的一段歷史。王安憶用20多萬字的筆墨,描述了1967年至1968年底兩年間,幾個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輕人的成長。王安憶保持了她一貫的冷靜,勾勒出一代年輕人的心靈成長歷程。雖然王安憶自稱,這部小說寫得最為用心,但大多數讀者認為故事人物過多,加入了作者太多的議論,因而造成了比較大的閱讀障礙,使得小說因過于說教而顯得沉悶。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讀者則認為,王安憶對老三屆的描寫缺乏真實性。
相對于王安憶通過《啟蒙時代》刻意讓自己遠離“張愛玲”、“上海”等標簽,阿來的《空山》三部曲則顯示了作家比十年前《塵埃落定》更巨大的創作雄心。《空山》描寫了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發生在一個叫機村的藏族村莊里的6個故事,主要人物有近三十個。作家在講述“一個村莊的秘史”的同時,思考了人與自然、宗教與社會、歷史與意識形態等宏大主題。阿來曾言,計劃以“花瓣式結構”來組織《空山》的六個小長篇,各篇既獨立成篇,又與其他各卷相呼應,以書寫“當代民間村落史”。
劉震云在去年年底的高調回歸很大程度取決于小說和電影的結合,其新作《我叫劉躍進》和電影同步面世。張煒在去年年初推出的《刺猬歌》是一部頗具沖擊力和突破意義的作品,既“融入野地”,有濃烈的寓言色彩,又凸顯尖銳的現實沖突,折射知識分子對商業時代理想淪陷的巨大困惑和失落。在五位入圍作家中,張承志的入圍作品是2007年出版的自選集《草原》、《秘境》、《求知》,精選了他3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和散文。
年度小說獎:中短篇小說首次入選
在另一項重要大獎“年度小說家”中,組委會表示從投票數看,獲獎者將在麥家和遲子建兩人中產生,獎金為2萬元。2007年的小說創作情況總體來說是“平淡”,沒有特別惹眼的作品,但在平穩中依然有不少扎實的收獲。評委會表示,相對而言2007年中短篇小說創作更自覺探索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敘事,尋求著敘述中國化故事的可能性,同時也體現了作家不同的藝術風格。
剛剛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遲子建再次成為“年度小說家”熱門人選,2006年,遲子建曾憑借《額爾古納河右岸》、《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兩部作品獲得第四屆華語傳媒文學盛典“年度小說家”提名,但那年敗給了東西。2007年是遲子建豐收之年,在中短篇小說不受市場青睞的當下,遲子建卻一直堅持著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此次入圍作品《福翩翩》與《起舞》也均為中篇小說,這也是“年度小說家”提名名單中,首次出現了中短篇小說作者的名字。在小說中作家從個人的苦難悲傷入手,在搜集鬼故事和悲曲的過程中,不斷領略、體驗民間苦難,在苦難的普遍性中,特別是在對巨大苦難的震驚中,尋找到承擔苦難的精神力量,“進入了大悲憫的境界”。
相對于遲子建的勤懇和堅持,麥家能獲得評委會的青睞無法離開影視劇的影響。麥家的《風聲》同名電視劇在全國熱播,深受觀眾喜愛。《風聲》讓《人民文學》打破了該刊58年的歷史慣例,首次完整地推出了一部長篇小說,而此類型小說能獲得組委會的喜愛,也不啻是一個突破。
廣受好評的楊顯惠《定西孤兒院紀事》可能與該獎失之交臂令人遺憾,在多個圖書評比活動上,這本書都奪得“年度圖書”的稱號。與《夾邊溝紀事》一樣,《定西孤兒院紀事》實際上是一本紀實作品。但楊顯惠沒有沉溺在對悲劇的回憶與控訴中,書中同時也有對光明人性的描寫和歌頌。相對而言,刁斗和金仁順是兩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他們的《代號:SBS》和《彼此》也只是在文學雜志上發表,并未引起讀者和評論界的關注。
其他4個重要獎項中,年度詩人熱門人選為朵漁和楊鍵。年度散文家熱門候選人是舒婷和安妮寶貝。年度文學評論家的最后角逐者為陶東風和陳超;年度最具潛力新人則在魯敏和徐則臣中選擇。組委會的選擇也與新浪讀書頻道的網絡投票基本相符。
根據安排,頒獎典禮將于4月13日下午在廣州舉行,屆時將揭曉所有獲獎者名單,同時邀請之前五屆的29位獲獎作家連同評委一同出席這一盛典。
記者觀察
權威由時間樹立
早報記者石劍峰
看看剛剛公布了的“茅盾文學獎”入圍名單,余華、莫言、賈平凹……這幾年的茅盾文學獎基本上被1990年代初出名的作家所壟斷,對這些作家來說,獲獎也只是錦上添花,或者讓作家在私底下別苗頭。再看看魯迅文學獎,大部分獲獎者離普通讀者甚至出版社如此遙遠,但在某種程度上魯迅文學獎倒是代表了眾多文學獎的正常生態。
“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可能就介于這二者之間,年度杰出作家某種程度上是茅盾文學獎的翻版,但在某些獎項中也適時穿插某些遠離讀者的名字,而張悅然、安妮寶貝、麥家、劉震云們,更多時候反映了大多數讀者的閱讀趣味,于是這個規模龐大的民間文學獎成了每年一度的文學派對,它不追求權威性,遠離文學,只求熱鬧。
前不久來到上海的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獲得者葆拉·貢斯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說,法國有2000多項文學獎,除了政府,人人都可以設立文學獎,幾乎每個作家都能瓜分到一個。
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文學獎項?既有政府舉辦的權威大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也有民間設立的“華語文學傳媒盛典”等,雖比不上法國人在文學獎上的特殊癖好,但有頭有臉的作家們基本上也能瓜分到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不知名文學獎的生存全賴于作家是否出席吸引眼球而不是作家到底有沒有寫出好的作品來。究其原因,我們的寫作者還是太少,沒法滿足其實并不多的文學獎,出色的、知名的作家更少,沒辦法讓文學獎去挑剔。于是,對于大多數不甚出名的文學獎來說,評獎只是一個聚會、一個游戲,與文學無關。就算對于魯迅文學獎來說,為了吸引并不關心文壇的大眾,則硬生生地把文學獎辦成了旅游節。
其實,我們對文學獎別抱太大的期望,任何文學獎都可能是評論家、媒體、讀者炮轟的對象,就算是諾貝爾、布克、龔古爾,聽不到批評聲才怪。所以,對那些批評或聒噪都不用太大驚小怪。那諾貝爾、布克、龔古爾們是如何樹立權威的呢?看看它們的歷史吧,茅盾獎頒到50年以上,肯定就是華語文學獎的權威,權威有時候就是由時間樹立的。正如葆拉所說,法國有2000多項文學獎,每年都會死掉數百個,能堅持下來的,總有一些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希望我國的這些文學獎———無論是官方的茅盾文學獎或者是民間的“華語文學傳媒盛典”,能一直頒下去。
近三年獲獎名單
年度杰出作家
2004年,格非,《人面桃花》
2005年,賈平凹,《秦腔》
2006年,韓少功,《山南水北》
年度小說家獲獎名單和作品
2004年,林白,《婦女閑聊錄》
2005年,東西,《后悔錄》
2006年,北村,《我和上帝有個約》
年度年度詩人
2004年,多多
2005年,李亞偉
2006年,雷平陽
年度散文家
2004年,南帆
2005年,徐曉
2006年,李輝
年度文學評論家
2004年,李敬澤
2005年,張新穎
2006年,王德威
年度最具潛力新人
2004年,張悅然
2005年,李師江
2006年,喬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