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3日,從登上2007年賀歲檔開始,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年度戰爭巨制《集結號》佳音頻傳,票房連連創下佳績沖破記錄。1月21日,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集結號》高調對外宣布獲得2.35億票房。 中新社發 任衛紅 攝
|
2008年馮小剛吹響的“集結號”已漸行漸遠,而有關該片涉嫌抄襲的質疑聲卻日漸高漲。家住山東省淄博市的張聞宇稱,影片雖是根據楊金遠的短篇小說《官司》改編,但其部分情節及構思已經脫離了原著,與自己8年前創作的一篇紀實性文章相似。張聞宇認為自己作品的“構思權”受到了侵犯,他撇開原著作者,將影片的制片人、導演及編劇告上了法院。
討要“構思權”的罕見引起了法律界人士的關注,“抄襲構思能否成為侵犯著作權的依據和要件”一時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集結號》被指抄襲
構思與8年前一篇文章相似
質疑之聲首先來自網上的一個帖子。
帖子稱:“《集結號》涉嫌抄襲張聞宇的作品《老八路的神秘檔案》,部分情節驚人地相似,主人公的遭遇也很相近,好多看過這篇文章的人,在看過《集結號》后,不由得就會想起那篇幾乎已經淡忘的文章,甚至認為,谷子地的原型就是老八路趙誠齋。”
帖子里所說的張聞宇,曾寫過不少紀實文章。據他自己稱,他在大量的采訪和搜集素材之后,于2000年底寫成《老八路的神秘檔案》,先后發表在人民日報《大地》、《法制世界》、《中國勞動保障報》等多家報刊上。
《老八路的神秘檔案》講述的是,1940年參加革命并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八路趙誠齋,只因檔案丟失,竟被人誣為假八路。為證明自己的清白,他幾經周折找到了當年他從打入的國民黨軍隊里帶出的投誠的4個國民黨士兵,其中之一的孫壽亭已是福州軍區某師政委,然而孫壽亭的孤證并沒有被當地法院認可。之后,趙誠齋仍然堅持求證,尋找著部隊和戰友。
張聞宇說,發現自己的文章《老八路的神秘檔案》“被抄襲”,純粹是一種偶然。
2007年12月28日,已經多年不去影院看電影的他,碰巧看到了正在熱播的賀歲大片《集結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他感覺到《老八路的神秘檔案》和電影《集結號》的主人公,無論是命運還是所經歷的年代都非常相似:兩個主人公都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淮海戰役,都在部隊里擔任連長職務,都是使用了大炮攻擊敵人,而且作戰地點均在山東,都曾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誣為國民黨軍隊士兵,最終千方百計尋找部隊證明身份,都找到了一個證人,谷子地找到了作戰時的吹號手,老八路趙誠齋找到了他曾經從國民黨部隊帶出的一個戰士。
1月22日,張聞宇以“確認電影《集結號》侵犯著作權并公開賠禮道歉”為由,將《集結號》的制片人王中磊、導演馮小剛、編劇劉恒以及曾經參與熱播該劇的淄博全球通電影城告上了法庭。
起訴者稱
最大的抄襲在于構思
對于張聞宇的起訴,馮小剛至今沒有回應。但該影片出品商北京華誼公司宣傳總監朱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馮小剛在《集結號》上耗費了很多心血,僅僅是劇本就用了很長時間修改,怎么能說是抄襲?
在一般電影侵犯著作權案件中,被告通常少不了該劇原創小說的作者。但此次糾紛,張聞宇并未起訴電影《集結號》原創小說《官司》的作者楊金遠。
張聞宇說,撇開原著作者起訴是因為他在仔細對比后發現,電影《集結號》雖然是根據楊金遠的短篇小說《官司》改編的,但在《官司》的基礎上作了很大的改動。正是這種大的改動,改變了原著的構思,而更像自己所寫的紀實文章《老八路的神秘檔案》。
針對大面積的修改,原著小說《官司》作者楊金遠也曾表示:“跟我原來的作品有點出入。在小說中,老谷畢生在尋找的,是沒有吹響集結號的團長,電影里的谷子地則是要討名譽。”
張聞宇說,《老八路的神秘檔案》講述的就是老八路趙誠齋為了維護榮譽權打民事官司而引出的真實故事,這一點與修改后的電影《集結號》相合,而這正是這部電影的靈魂。
因此,他認為,電影《集結號》對于文章《老八路的神秘檔案》“最大的抄襲在于構思”。
法律界人士爭論
構思相似是否侵犯著作權
那么,構思相似能否成為侵犯著作權的依據和要件?
民法學者成義敏認為,判定某一文藝作品是否構成侵權的重要依據包括:主要情節十分相似,較多章節或段落雷同,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極為相近等。文藝作品的構思是思想觀念,屬主觀意識,捉摸不定,難以掌握。實際工作中,作品的構思屬于誰沒有客觀的判定標準,不好界定。
律師馬軍認為,當前“構思權”這一說法還只是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并未進入司法領域。我國著作權法第九條規定了著作權人享有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等十七項權利,并無支持保護“構思權”的規定,著作權領域第一個世界性多邊國際條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尼泊爾公約》也沒有相關條款。
對于“構思侵權”,馬軍認為,著作權侵權的認定有著極為嚴格的法律要求。著作權法只保護思想、觀念的獨創性表達,不保護作品中的思想、觀念。
但也有律師認為,雖然構思作為思維活動本身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由于每部文學作品的構思活動,最終都通過各自不同的情節作為載體,也就是說,情節的相似使“抄襲構思”由思想化變成了具體化。(實習生 匡國傳 記者 袁成本)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