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國家語委官員:“普通話與方言沒有沖突”
昨天本報報道的“不懂普通話休想看新聞”一稿引起大家關注。方言使得新聞的傳播效果減弱還是增強?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中國閱讀與鑒賞研究會副會長、知名語言學家關湘說,普通話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所以推廣普通話是“國際意識”的體現;同時,憲法第十九條也規定了全國要推廣普通話,所以,推廣普通話也是憲法意識的體現。“但是,民族、社會、文化是多元的,不能用普通話來統一全國的方言。”關湘說,方言為豐富漢語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所以,方言和普通話沒有矛盾。“把它們對立起來是一種無知。要沒安徽話,就沒黃梅戲了;如沒廣州話,還有‘南國紅豆’嗎?我們不能數典忘祖。”關湘說,處理好方言和普通話在新聞播放中的關系,還事關“統戰”工作。“我們的華僑很多,尤其是祖籍廣東的,沒有粵語廣播行嗎?”關湘表示,新聞播報不能用方言是不合理的。
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今日關注”欄目主持人薛樂說,珠江頻道的粵語播報是經過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方言播報新聞是允許的。“國家語委的政策用意是沒錯的,是為了溝通的方便。但方言的歷史很悠久,文化積淀深厚,要人為地改變方言、弱化方言,未必很合適。”薛樂舉例說,粵語中一些詞語是普通話所無法轉換的,如粵語歇后語“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蹋細汗”,如用普通話轉換,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其次,在一些方言地區,方言的流傳范圍和傳播效果要遠比普通話好,強行推廣普通話,會否扼殺資訊傳播的渠道?會否降低傳播的效果?這值得大家深思。現在講究“有效傳播”,“我覺得至少在目前,方言播報新聞不應該被取消。”
廣州電視臺“新聞日日睇”節目主持人陳揚說,現在省市各臺都有普通話新聞啊。我們的節目雖然是廣州話播出,但全部上字幕,看電視新聞對于外地觀眾應該不成問題。關湘說,漢字是統一的、超方言的,國家統一語言是歷史主流,所以不必為方言的存在而發愁。
來自黑龍江的齊女士雖然看不懂粵語新聞節目,但她對“新聞只能普通話播報”表示不解。“難道新聞就應該沒血沒肉嗎?就應該冷冰冰嗎”?齊女士表示,央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為什么要在春節期間穿得特別喜慶?不就是為了增加點氣氛和文化含量嘛?“現在的選擇那么多,根本沒必要守住一個電視臺,看不懂這個電視臺的方言新聞,就轉臺唄”。 (張演欽)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