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韓國“冰箱”
新鄭市區周圍橫亙著一座蜿蜒起伏、連綿數十里的古城址——鄭韓故城,民間素有“四十五里牛角城”之稱,是春秋時期鄭國和戰國時期韓國的行政區。鄭、韓兩國先后在此建都長達539年,留下了豐富的遺跡和遺物?脊湃藛T在新鄭市新建路街道辦事處閣老墳村的鄭韓故城遺址,不僅發掘出了儲藏食品的“冰箱”,而且還發現了當時保護環境衛生的地磚和墻磚。
知名專家聯手發掘冷藏遺址
上個世紀60年代,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省文物工作隊對鄭韓故城全面鉆探調查時,為進一步了解閣老墳周圍一帶的東周夯土建筑基址結構和保存情況,報請國家批準后,由知名專家安金槐、馬世之、歐正文、李德保組織實施了試發掘。
發掘證明,這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戰國時期韓國地下冷藏建筑遺址。
昨日,記者在新鄭市文物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冷藏建筑遺址,遺址上邊被一所簡易房子保護著。
冷藏遺址的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長方形豎井里,有5眼井。
新鄭市博物館館長杜平安介紹說,長方形豎井底部南北長8.7米,東西寬2.5米,深2.24~3.35米,在地下室的東南角筑有一條斜長7.3米、寬0.58~0.7米,共有13級臺階的通道,傾斜度為50度!斑@種深入地下3米多,四壁又用夯土建筑,進入地下通道又窄又陡的建筑設計,是出于保持地下溫度低于地上溫度而考慮的!
最讓人稱奇的是這5眼地下冷藏窖井,它是地下冷藏室的核心部位。5眼窖井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圓筒狀深為2.5米左右,米窖井內部均用燒制好的陶井圈上下套接而成?脊湃藛T發掘時,窖內水位較高,部分井圈已破裂。5眼冷藏井中,陶井圈數量少的4節,多的7節,大的直徑1米、高0.32米,小的直徑0.71米、高0.3米。陶井圈在冷藏窖內的套接方法,基本都是靠近上部窖口處的1節或2節都比下部的略大,從而形成每眼冷藏井近口部的大小井圈之間都有一周二層臺。“這個二層臺是特意設計的,因為把冷藏物品用繩索吊入井窖后,繩索系的木棍可橫放到二層臺上,使放入的井窖內的物品清潔衛生,又便于提取。也可能與窖口加蓋有關,僅此,就可以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杜平安說。
“冰箱”設計相當嚴謹
“冰箱”方磚鋪地裝修奢侈豪華
考古人員發現,冷藏室的室內墻上涂有草拌泥,從而使壁面顯得光潔平整,室內西南角和北壁的下部嵌著一些背面帶有凹槽的方磚,在偏西側的地面上,也曾發掘出兩個凹槽磚。
“這些凹槽方磚應為地下建筑內貼壁磚和鋪地磚的遺存,至今還可看到井口地面上鋪設著一些長方形的磚。”杜平安說,這里發掘的磚上就印有戰國時期常見的米字紋、圓點紋和三角紋,充分顯示了冷藏窖井的奢侈和豪華。
地下室的西南角、西北角和東北角夯土頂部,北壁頂部偏東發現有4個柱洞。杜平安說,4個柱洞是支撐房頂的柱子遺跡,說明冷藏井上邊原來建有房子,可能是為保持地下室的溫度和出于衛生狀況而構筑的。
閣老墳井窖發掘時,除發現井窖內有大量的牛、豬、馬、羊、鹿、雞等動物骨骼近200件外,還在附近出土了豆、盆、缽、罐、釜、甑、筒瓦、板瓦等大量戰國時期陶器殘片,這些陶器殘片上刻有不少陶文,如“月朱”、“左月朱”、“公月朱吏”等。據郭沫若、朱德熙、裘錫生等專家考證,“月朱”是“廚”的異文,也讀作“廚”。
閣老墳地下食品冷藏室南距韓國宮城僅200余米。專家推測,從當時的情況看,只有王室才有可能建筑如此規模和標準的地下冷藏室,它應是韓國宮廷廚房的重要配套設施之一,室中存放的肉食則是宮廷佳肴。
資料顯示,易縣燕下都、秦都咸陽和楚都紀南城內均發現冷藏室,但規模都比新鄭韓國冷藏室小得多。杜平安說,韓都新鄭凌陰遺址是一處富有特色的建筑物,5眼窖井均系冷藏井,這在全國都比較罕見。
最近,新鄭市請知名專家對鄭韓故城遺址進行了保護規劃,并將相關文件上報國家文物局。如被批準,韓國地下冷藏窖的發掘情況和相關研究成果將集中向世人展示。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