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關心新聞記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讓老記者們至今記憶猶新:在拍總理會見外賓握手時,總理看到記者擁擠沒拍好,會有意識地多和客人握一會兒手,講幾句話;服務員上水上毛巾擋鏡頭時,總理每次坐下都先講話表示歡迎客人到來,并指示服務員要等記者們拍照后再上茶水和毛巾;毛主席視察外地開始不讓記者拍,后來總理說服了毛主席……
早期新聞拍攝使用的碘鎢燈必須拖著一條長長的電線尾巴,一端必須插在室內固定電源上,搶新聞時,燈光師舉著燈拉著線到處跑很不方便。在周總理會見日本客人松村謙三時出現了意外。新中國第一代女攝影師舒世俊回憶說,總理走出門外和客人握手,我們記者追上去,燈光師也必須跟上,在大家擁擠著搶新聞時,照明燈線無意中碰到了外賓身上。
客人走后,總理批評了記者太亂,沒禮貌。他指著那根照明燈線說:“一定要割掉你們這個尾巴。”
在周總理的指示下,由時任新華社攝影部主任石少華牽頭,新影廠張綜禮、北京電視臺孫永福到上海滬光燈具廠,責成廠家緊急研制新型燈具。老照明師曹友還記得,燈泡是由復旦大學的電光源專家蔡楚泉教授負責攻關,電瓶由天津十八所研制。在試制生產中,電瓶內需要一種特殊材料,是國防軍工部門專用的材料,總理又親自批示有關部門協助解決。在總理的關懷和具體指導下,體積小、亮度大的國產電瓶燈出世,這時照明設備真正割掉了尾巴。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來中國訪問。當美國記者看到中國的燈光師也舉著電瓶燈時,非常驚訝。曹友說,我們的電瓶燈比外國記者用的燈體積小、亮度大,他們非常羨慕。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接待外賓的時候,發現記者們長時間站著,從會見開始到宴會結束,非常辛苦。他吩咐服務員在宴會廳里加一張桌子,讓記者們吃飯。此后,每次接待外賓,都會在宴會廳的一旁設置一桌“記者席”。
第二年,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接待外賓。外賓入場拍攝完成后,記者們都坐到記者席。席間,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的一名記者打開一瓶酒,很多記者舉杯,中央電視臺燈光師張敬邦也喝了一點,臉上有一點發紅。按當時的程序,主賓雙方先吃飯后講話。致辭過程中,周總理聞到了有些記者身上的酒氣,臉色立刻嚴肅起來,但什么也沒有說。外賓離開后,周總理留下了全部記者,嚴厲地說:“你們看看你們的臉,這會造成什么影響!”他讓服務人員拿了一瓶茅臺酒給現場記者斟滿,說這次讓你們喝個夠,以后再也不許飲酒了。
這次宴會給張敬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三十多年里,任何工作場合,他都滴酒不沾。(楊金月 葛亮 馬明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