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文明史說為時過早
盡管良渚文化已經具備國家組織的雛形,并影響著夏、商、周,但還不能判斷良渚是個國家。
既然有王,有統治者,那是否當時已形成一個國家?
得知良渚古城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專程從北京趕到杭州瓶窯鎮。嚴文明認為對于古城的意義不能只局限在“城”里,要從整個良渚文化布局來看。
良渚文化分布主要在長江三角洲,最密集的是環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這里,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南京一帶。
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良渚人為了占領這里,曾經打了一仗。再往外,還有影響區,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帶。
嚴文明認為,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如果沒有較高的軍事、政治組織,沒有較發達的經濟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建造良渚古城,對于統治如此大勢力范圍的政治組織來說,是能夠勝任的。
上海博物館考古部主任宋建認為,古城規模龐大,而且規劃嚴謹。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強有力的政權機構,更需要長久不懈的努力才能難完成。而且漢字“國”與良渚古城布局有相似之處,所以推斷良渚當時應該已經是一個國家了。
更有專家認為中國的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嚴文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良渚文化已經出現初步的國家組織,但是,目前,尚不是明確回答“良渚是否是一個國家”的時候。
但是他也認為,良渚文化沒有消亡,而是在歷史的過程中,逐漸發展繼承下來了,并且明顯影響著以后的夏、商、周時代,像商周的青銅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紋。
冬天的瓶窯鎮陽光溫暖。在古城墻遺址不遠處的田野里,上千只鴨子在谷子地里尋找著食物。它們以細小的腳掌,輕叩大地。
良渚古城是如何建造的?當時是什么社會組織形態?當時的生產力發展到了何種程度?
“對良渚古城的考古,一切才剛剛開始。”劉斌說。
- 鏈接 構成“文明”的幾個要素
按照雅斯貝爾的定義,“文明”需要具備以下幾個主要特征,文字,金屬冶煉術(青銅,鐵),城市國家(城邦),宗教禮儀。就目前的考古發現,良渚時期除了不具備金屬冶煉術,其他的特征都顯露端倪。
良渚時期的文字有了初步雛形。1935年考古學家何天行在良渚發現了一個黑陶盤,上面刻有十幾個符號,經過與甲骨文、金文中的符號對照、分析,發現其中7個符號在甲骨文中有同形字,3個在金文中有同形字。
良渚遺址工作站站長劉斌研究員指出:“良渚陶器上的刻畫符號,都表達了一定的內涵,已經具有文字的性質,在文字的發展歷程中,應當處于從原始記事符號到文字產生之間的過渡階段,是初期象形文字,在后世的甲骨文中能看到它的影子。”
加上現今發現的城池遺址,背后隱藏著一個嚴密的城市組織。此前隨同墓葬還發現了祭祀用的祭臺。專家指出良渚至少具備了文明的初步形態。(記者 楊繼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