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知名網絡社區宣布發起大型網絡征文大賽,為優秀網絡寫手做嫁衣,協助他們將網絡文字變成電子圖書和實體圖書落地出版。
有學者認為,這個“宣言”的出臺,標志著網站、書商、出版社對于網絡寫手的態度,已經由“紅一個出版一個”的被動階段,走向專業包裝造星的主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要問,該如何看待網絡寫手?
網絡寫手風生水起
“現在網絡小說在大學里很流行。”山東某高校的一位大三學生告訴記者。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大學生在網絡寫手中占很大比例,因為他們具備一定文字功底,同時又有充足的上網時間。據了解,許多高校中都有一批學生網絡寫手,有的甚至已在網絡上小有名氣。
“網絡寫手”是在網絡文學蓬勃興起之后產生的一個詞匯。1998年,伴隨互聯網用戶的普及,一部中文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出現。許多人由此開始認識到,原來還可以通過網絡來書寫和傳遞自己的真實感受。自此,每年數以千計的網絡寫手和數以萬計的網絡作品噴涌而出,宣告了網絡文學的崛起。近年來,隨著當年明月等新一批作者的紅火,網絡文學經過了前幾年的沉寂,再度活躍。
“網絡正在為中國文學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寬闊、且與國際接軌的創作平臺。”身為一名文學愛好者的盛大網絡總裁陳天橋說。
網絡作品是如何賺錢的
日前,2007年作家富豪榜出爐,頗為引人注目的是,以《鬼吹燈》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兒》系列一舉成名的網絡寫手“天下霸唱”和“當年明月”也雄踞榜上,分別以280萬元和225萬元的版稅收入位居第19位和第22位,超過了劉心武、石鐘山等知名作家。
據了解,網絡寫手主要分為IT類寫手與情感(網絡雜文)寫手。IT類寫手主要寫些軟件應用、數碼設備使用心得、IT時評、硬件攢機經驗等。而網絡情感寫手則經常會寫一些網戀方面的文章,或者一些搞笑網文。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網絡寫手是先在一些付費閱讀的網站上發表部分作品,待作品得到網民賞識后,便與這些網站簽約。簽約之后,這些網站會付給寫手們工資底薪,另外再加上付費訂閱提成和網站稿費。還有一些網絡寫手,主要通過在各大網站上廣發作品,期待成名后能夠與出版社簽約,出書賺錢。
宋海清是計算機專業學生,他告訴記者,自己業余時間就幫一些公司寫一些軟件,只有通過試用,才能拿到薪酬。他做這行,只是“出于自己的專業愛好,不是以此為生”。
賈樂也是一個較早接觸網絡的“網迷”,也曾靠發表游戲心得來賺稿費。他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媒體都在宣傳網絡寫手一年能賺上百萬元的暴富故事,其實那只是金字塔尖的少數人。而且如果以此謀生,我覺得會很辛苦。”
有專家認為,盡管“一夜暴富”的網絡寫手確實存在,可是畢竟寥寥無幾。尤其是大學生,如果不把握好當前的良好學習環境,網絡寫作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可能會超過所得。面對網絡寫作一夜成名的誘惑,大學生們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認知和價值判斷。同時,社會和媒體也有責任,做好對正處于從不成熟期向成熟期轉變的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網絡更好地為他們所用,而不是讓他們為網絡所用。
網絡文學的功利之困
網絡寫手風生水起的背后是網絡文學的興盛。與傳統寫作相比,網絡文學由于其獨特的網絡寫作條件,能相對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迎合讀者口味,受到了網民的喜愛。
時下著名的網絡連載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與網民之間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作者每天將新寫出的作品發表在網上,網民可以在文后跟帖,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其中不少意見很快就被作者采納,直接反映到第二天的后續情節中。
有傳播學專家認為,為了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作者和讀者進行互動溝通無可厚非。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網絡文學的大行其道,某些網絡寫手為了贏得更多讀者以獲取更多利益,開始惡意炒作,甚至競相引入不良因素以吸引眼球,導致網絡文學充滿浮躁之氣。“網絡文學使很多草根作者成名,但也使自己不再純凈,色情、暴力開始充斥其中。”一位網絡寫手對記者說。
與傳統文學相比,網絡寫手并不忌諱談“名”或者“利”。“我最看重的就是利。名都是虛名,名只會唬人。寫書有利當然更好,但有名就沒必要。多賺錢才是實在的。”《鬼吹燈》的作者“天下霸唱”曾這樣說。一定程度上,正是這種對于名利的追求,導致網絡文學逐漸速成化。
“以前也有很多人寫東西,只是沒有渠道發表,只能放在抽屜里。現在,有些文學網站扮演了公共抽屜的角色。”獨立出版人葉匡政認為,當文學置身于網絡之中,也許會誕生一種通過互動和多人完成的超級文本。但是,“真正成熟的網絡文學,目前還未誕生,已有的作品,絕大多數無文學價值。”
網絡文學期待積極引導
發起這次網絡征文大賽的主辦方表示,本次活動旨在發掘杰出的寫作人才,出版和輸出可讀性強的優秀書籍,促進圖書出版和版權貿易事業,加強文化交流,滿足大眾知識需求。為此,他們邀請了鄧友梅、舒乙、蔣巍等知名作家、學者擔任大賽指導和評審團,就是為了推動原創網絡文學健康有序、可持續性地發展下去。目前,很多寫手已經參與進來發表新作,網民們也紛紛參與閱讀和投票。不過還是有很多網民擔心,此次“造星”計劃能否正確引導網絡文學?
“網上垃圾文學的泛濫,導致許多學生的作文主題明顯低調,缺乏時代青年應有的朝氣、活力和進取精神。現在網絡在中學生中已經普及,如果學生從小看這種所謂‘作品’,無法接受古典文學熏陶,負面影響不可避免。”一位資深中學教師告訴記者。不可否認,網絡文學以輕松、貼近大眾的風格贏得了眾多讀者。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由于大部分網絡文學作者缺乏基本的文字駕馭能力,也沒有接受過嚴格的寫作訓練,導致許多網絡作品中充斥著大量重復、累贅的話語,用詞生硬、粗俗等問題更是層出不窮。這類網絡作品的泛濫,對我們的青少年教育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缺乏足夠的生活經歷也是網絡文學的一個硬傷。很多網絡寫手的作品以魔幻、玄幻題材為主,往往是網絡游戲的小說化,或者直接從電影、漫畫中提取素材。這樣的作品,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和關注人類命運的負責精神,深度不夠。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套完善的衡量網絡作品是非優劣的標準需要我們逐步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