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壇常青樹、著名作家司馬中原近日接受媒體記者專訪,說“文”論“俠”,觀點獨特,妙語連珠。武俠小說,曾經(jīng)是臺灣文壇的一朵奇葩,興盛時期,據(jù)稱至少有三百位武俠作家賴此為生,出版了上萬種以上的武俠小說。但近些年走向沒落,鮮見膾炙人口的佳作,更遑論古龍式的大家了。
對此,司馬中原認為,為混口飯吃,湊字數(shù)、寫長篇、太夸張、八股化,臺灣武俠小說自己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其主要病根在于把“俠”的真義弄擰了,把“義”的格調(diào)弄低了,似乎只有分幫拉派、正邪對立、黑白相殘、恩怨情仇,方顯“俠客”本色。司馬中原說,古龍的很多作品,不拖拖拉拉,篇幅不長,人物鮮活,適合拍電影。
說到文化,司馬中原說,文化,乃人文化成,中華文化,代代傳承;海峽兩岸,同文同種。“面對文化亂象,作為一個文化人,我不能再保持沉默。”在對島內(nèi)現(xiàn)況表達憂慮的同時,司馬中原也指出,文化是流水,揮刀是斬不斷的;文化是春風,再快的剪刀也剪不掉。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昭昭如日月,當我們看到流云、看到清晨,就看到祖宗的臉。文化人應(yīng)擔負更大創(chuàng)造的責任,坐言起行,努力以赴,讓下一代過得更好。
現(xiàn)年74歲的司馬中原本名吳延玫,江蘇人,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后代,“吳承恩是我高曾祖父的叔叔”。身穿中式直襟外套、眉發(fā)斑白的司馬中原透露,香港女導演陳麗英日前與他簽約,將把小說《送陰胎》拍成電影。他的書也將很快在內(nèi)地出版,讓在“一體文化中成長、連呼吸都相通”的內(nèi)地讀者一起分享。司馬中原一生筆耕不輟,主要作品有《狂風沙》、《駝鈴》、《路客與刀客》、《大漠英雄傳》等。□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