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我拜訪紐約中國國際商業(yè)銀行總經理束勵中,他是我表哥。自從他家遷居臺灣,已四十年未見面。久別重逢晤談甚歡。我送他一本書,其中有我堂哥沈同明撰寫的文章,介紹束勵中父親束士方(字云章)當年在西北創(chuàng)辦實業(yè)支援抗戰(zhàn)的事跡。隨后我去電問:書看過了嗎?他說:“看不懂!”我心想丹陽束家乃書香門第,勵中表哥歷任高職,怎么會看不懂?他解釋說:“不識簡體字。”恍然大悟,感嘆系之。
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簡體本《科學是美麗的》。臺北商周出版社于2005年2月出版繁體本《科學是美麗的》,我拿到書后,往日感嘆重上心頭。
中文熱最近在美國悄悄興起。中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令人刮目相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要學中文,不少中學也陸續(xù)開出中文課。這對傳播中華文化是大好事,但也出現了新問題,就是學簡體還是學繁體。為此海峽兩岸暗中較勁,分別向美國有關部門游說。一方說應采用簡體,另一方說應采用繁體,雙方相持不下。2005年5月,美國大學理事會宣布AP(Advanced Placement)之中文鑒定考試將實行簡繁并列,由學生自由選擇。
凡是華裔集居的美國城市都有兩種為華裔學童設立的中文學校,由臺灣移民主辦的采用繁體,由祖國大陸移民主辦的采用簡體。近幾年來由于祖國大陸新移民大增,后者有超過前者之勢。這引起臺灣有關方面警覺,于是有人提出要將繁體正名為“正體”,這就越出文化范圍而帶有爭“正統”的意味了。
海峽兩岸合則兩利,尤其是在經濟和文化方面更應加強合作。自改革開放以來,兩岸在經濟方面的交往已卓有成效,在文化方面尚有待加強。中文字的簡繁之別,對文化交往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礙。一位北京朋友告訴我:青年學生看不懂香港發(fā)行的繁體報紙和臺灣出版的繁體書刊,港臺來讀大學的學生認簡體字也有困難。
兩年前的美國中文教育簡繁之爭及其解決之道是一個契機,可乘機在全球特別是海峽兩岸提倡“中文簡繁并存互通”。這不僅有助于全球華人文化交往,而且會加強港臺及海外華人對祖國文化的向心力,同時也體現出兼容并包之泱泱大國風度。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
五十年代推行簡化字有其必要,簡化了許多字的筆畫,減少了常用漢字數,方便小學生認字寫字,也有利于掃除文盲。六十年代第二批簡化字方案公布征求意見,就為知識分子所反對而流產。中華漢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提倡簡繁并存互通是為了繼承歷史,更是為了適應現實。
不是有人要正名嗎?那就來討論正名。中文之“體”早有明確定義,兩千多年來,先后有篆體、隸體及楷體等,這些字體之區(qū)別在于筆畫之形式及構架。而簡繁之別在于筆畫之多少,不應與上述字體之別相混淆。故簡繁稱“體”與定義不符,理應正名。建議中文之簡體、繁體分別正名為簡寫、繁寫。
英文有大寫和小寫之別,兩者并存互通。通常的英文文獻中,除起句及專有名詞之首字母采用大寫外,其余一般采用小寫,但偶爾也有通篇皆采用大寫的。過去手書英文除了須用大寫處外均采用小寫,但近來一些年輕人之手書也有全用大寫的。公司商店之名稱及商標采用大寫居多,但也有例外,如美國惠普公司的商標就是小寫:hp。可見英文之大寫、小寫長期并存,靈活互通。
日文之平假名、片假名和借用的漢字長期并存互通,近年來后者有逐漸減少之勢。
“簡繁并存互通會不會造成混亂?”不妨回顧歷史。現行的簡化字是國務院于1956年頒布實行的,其中相當一部分簡化字采用了早在民間流傳約定俗成的簡寫,可見在這以前已在一定范圍內并存互通,并未造成混亂。再者,篆體、隸體、楷體長期并存互通,也未造成混亂。為什么簡繁并存互通就一定會造成混亂呢?
在海峽這邊,簡寫字占主導地位,但古籍及書法藝術等方面繁寫仍在使用。改革開放以來,只識簡寫字的年輕人,在對港臺及海外文化交往中的不方便,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海峽那邊,官方排斥簡寫字。但文化不應受政治干涉,在民間特別是手寫書柬中簡寫字并不鮮見。最有趣的是臺灣之“臺”,繁寫為“臺”,不知何時除官方公文外已變?yōu)楹唽懥恕kS著臺灣同胞進入大陸經商、就業(yè)、求學、定居的愈來愈多,官方想排斥簡寫字已愈來愈行不通了。看來,中文簡繁并存互通是大勢所趨。
“既然簡寫字已為十三億人使用,在海外也逐漸占優(yōu)勢,將繁寫字排擠掉,簡寫字一統天下豈不更好?”文字是文化之載體,先秦諸子、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筆記小說以及書法藝術作品,均由繁寫字保留下來。繼承這份文化遺產,就得承認繁寫字。假如將繁寫字排擠掉了,試問:如何研究古籍?怎樣欣賞古代藝術瑰寶?對港臺及海外華人會造成什么樣的心理沖擊?再者,漢語統一于普通話不等于排斥方言,我們可以讓粵語、閩語、客家話、吳儂軟語等和普通話并存互通,為什么不能讓簡繁并存互通?語言和文字是姐妹,為何厚此而薄彼?總之,簡繁不應互相排斥,而應逐步靠攏。至于將來如何發(fā)展,還是讓時間來決定吧。
實行簡繁并存互通,有些事可以先做:1、中文字典應簡、繁(常用字)并列(《辭海》等已這樣做了)。2、中文軟件應簡、繁(常用字)并列,應具有互相轉換功能(大部分軟件已具備這種功能)。3、海外中文學校應簡繁并列,由學生自由選擇。另一些事可考慮試行,例如,海峽兩岸大城市里的學校可開設簡寫字或繁寫字選修課,供有興趣的學生選擇。至于一些有爭議的事,可從長計議。
全球漢學家要求保留繁寫字,呼聲很高。漢學家研究中國古籍,古籍應采用繁寫字。一些簡寫字將原來具有不同意義的字合并,造成一字多義,如不看上下文就容易會錯意。古文惜墨如金,采用簡寫字產生歧義的可能性更大。漢學家人數雖少影響卻很大,美國國務院的中國通多為其門生。哈佛大學著名漢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的門生在國務院歷任高職,長期影響美國對華政策。
英文全世界通用,互聯網的興起和普及更助長其強勢,加深了法文等被邊緣化的憂慮。除英文外,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是中文,卻分為簡繁兩塊,如不簡繁并存互通,就難以應對英文的強勢地位。因此,中文簡繁并存互通不僅是華人內部之大勢所趨,也是外部形勢所迫。(沈致遠)
(作者Email:zyshen@comcas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