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是只管祝壽啊!”
周總理是處理內政外交重大問題的高手,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和倚重。在第一次訪蘇中,表現得非常充分。
毛主席第一次訪蘇,無論政治上還是外交上都具有重大意義。這次訪問的成功是與周總理的鼎力協助分不開的。作為衛士我從始至終跟隨在毛主席身邊,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毛主席在一次與少奇、總理研究訪蘇一事時,總理說:“今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同志70壽辰的生日,蘇聯準備慶賀。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的黨和政府領導人都要到莫斯科去為斯大林同志祝壽,主席選擇這個時候去蘇聯很適合。”
毛主席卻半開玩笑地說:“我可是只管祝壽啊!有關中蘇雙方的會談、協定、簽約之類的事情,還得靠你這位政務院總理了。”
周總理很了解主席的情況,也很理解毛主席的心情。他深知建國前后毛主席特別勞累,體力不支,需要休息,恢復體力。他誠懇地表示:“主席可以先在蘇聯休息一段時間;有關中蘇雙方商談的具體工作,我到蘇聯后按主席的意見和中央政治局的決定去辦。”
“好哇!這樣我心里就踏實了。”毛主席高興地說。同時又叮囑總理在國內要做好充分準備并與蘇方及時聯系。
對于毛主席的訪問,斯大林和蘇聯黨、政府高度重視,并給予最高規格的接待,祝壽活動也是很成功的。但在會談、簽約等方面由于種種原因并不順利。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斯大林終于搞明白了毛主席這次訪問的意圖和打算:他要搞一個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即廢除舊約,簽訂新條約,而且這些具體工作一定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前來處理。
這些前提性的問題決定后,毛主席電告國內的周總理,并商定了工作日程。此后他才放心到列寧格勒等地參觀。
1950年1月20日,周總理一行抵達莫斯科。
由于準備充分,到莫斯科第三天,即1月22日,便開始了正式會談。毛主席、周總理與斯大林會談;李富春、王稼祥與維辛斯基會談。師哲任翻譯。
會談中,涉及很多重大問題,如新舊條約問題、中長鐵路問題、旅順港問題、貿易問題,以及所謂的第三國公民進入中國東北和新疆地區問題,雙方進行了充分討論。總的說會談還是順利的,在每個重大問題的會談中,常常是斯大林讓中方先發表意見,而中方的原則意見又常常是毛主席先提出來,再由周總理具體說明,或與蘇方討論。在個別問題上斯大林和蘇方表現出大國沙文主義傾向,對此,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原則問題上則據理力爭,決不讓步。
蘇方感慨毛周“相得益彰”
整個會談,周恩來始終是中方的主要發言人。條約的具體內容和文字表述,主要由周總理和莫洛托夫、米高揚商定。而在這些本來是雙方共同進行的工作中,周總理也是主要角色。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草擬,開始由蘇方根據雙方達成的意向行文。草稿寫出后,中方不滿意,認為有些內容沒寫進去,有的內容表述得不理想。中方決定由自己重搞一個文稿。于是周總理親自動手,他用兩天時間草擬了條約文本,蘇方看后表示滿意。他們沒想到中國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起草出這樣高水平的文件。后來,一位蘇方人員頗有感慨地說:“你們的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真是少有的領袖人物啊!”
毛主席訪蘇期間,斯大林曾給毛主席打過三次電話,一方面詢問生活和身體健康情況,一方面詢問這次訪問有什么打算和要求。由于種種原因后一個問題在一段時間里并沒溝通好,雙方都很焦急,甚至產生錯覺和疑慮。當毛主席堅定而明確地表示:“一切由周恩來商談辦理”時,斯大林才明白主席的想法,并改變原來不想讓周總理參加談判的想法。周總理來后,會談進展順利,斯大林再沒有來過電話。大概斯大林才搞明白毛主席對周總理的信任,以及兩人在重大問題上的地位和角色。
毛主席后期的輕松和愉快還表現在會談中,毛主席管原則、管方向,周總理管操作、管細節;毛主席聽得多,說得少;周總理做得多,匯報多。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后期毛主席有心情去看“彼得大帝”等電影,去研究“拿破侖”。而正是這個時候在周總理參與下談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于中長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關于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
周總理的外交風采是舉世公認的,我們舉辦的酒會便是“好戲”之一。
條約和協定簽字后,中方要以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的名義舉行答謝宴會,斯大林破例出席。宴會規格很高,高朋滿座,氣氛極其熱烈。斯大林和毛主席成為大家注目的中心人物。其中周總理祝酒詞在宴會中又掀起了一個高潮。根據酒會事先安排由周總理致祝酒詞,由費德林擔任翻譯。事先總理把發言稿給費德林看過,并由他譯成俄文拿在手中。總理臨場講話,沒拿發言稿,2000多字的祝酒詞竟說得與原稿一字不差,費德林翻譯和表達得也好,贏得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后來人們把總理不用稿的祝酒致詞的精彩表演傳為美談。
總之,這次訪蘇的成功確實是毛主席和周總理攜手合作,共同寫出的一篇精彩文章。他們的思想是那樣的一致,行動是那樣的協調,配合是那樣的默契,結果是那樣的成功,真讓人嘆為觀止啊!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