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十月十六日電(記者 傅煜)靜候千年的唐宋摩崖石刻、留下深深騾馬蹄窩的湘粵古道、身為古代軍事防御工程的大冠堡遺址……隨著首期“湖南文物發現之旅”滿載而歸,三處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今日也向世人揭開了神秘面紗。
在南岳衡山發現的“摩崖石刻”刻在高約三米、寬近六米的天然花崗巖上,共有三方不同字跡的刻文。其中最大的一方碑刻占據了石面將近三分之二的面積,首句刻有賦名“還丹賦”,全文用魏碑含隸書風格的三百余字記載了一篇道教煉丹求長生的文獻。文物考古專家指出,此創作完成于唐宋年間的摩崖石刻《還丹賦》,是湖南目前唯一一篇道教實物文獻和現存最早的道教文物。
“湘粵古道”是文物專家在郴州境內發現的一條石板路,石面上不時地可以看到騾馬留下的蹄窩。專家通過考證得出,該條古道始建于秦朝,當年秦始皇統一全國時曾派五十萬大軍遠征南越,其中人數為十五萬的一支分隊從現在湘粵古道的位置由湖南開往廣東。湘粵古道正是這十五萬大軍踩出來后修建成路的,并歷經幾次翻修,如今看到的是明朝翻修的。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表示,湘粵古道自古就是打通湖南至廣州的咽喉要道,從路面上清晰的騾馬蹄窩,即可看出當年古道的繁榮景象,并將有望成中國首例古道文保單位。
位于永州新田縣的“大冠堡”遺址保存完整,與周邊五公里范圍內的其他五個“衛星城堡”一起,形成氣勢宏偉的古堡群。專家勘測后發現大冠堡內共有十七個房間屋基,總面積七千平方米,城墻上開有東、西、北三門,卻無南門。據推斷,古堡群應是古代軍事防御工程,其價值比江永的上甘棠古村落和鳳凰南長城毫不遜色。
今年十月到明年十二月間,湖南在全省開展文物普查活動,共有十六條普查線路,以新發現的古遺址、墓葬、建筑等六大類不可移動文物為重點,希望能“淘”出大量蒙塵之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