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業籃球運動員,到揚名海內外的知名作家,再到一位文化遺產保護守望者,馮驥才先生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性的變化。“我喜歡意外,沒有意外的人生印象就不深刻。”這是馮先生對自己人生轉變的詮釋,談起自己的現狀他表示:“我現在就像一個布道者,到哪里我都會向別人布道,這個道就是保護中國民間文化。”
馮驥才說:“中國是一個民間文化大國,我們的民間文化凝聚了幾千年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這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深厚的魂和根。我是半個山東人,我母親祖籍濟寧,山東人最講情義,而作為一個文化人也要有文化情義,這種情義最真切的體現就是對民族文化之根的珍視和熱愛。”
保護民間文化:
“賣掉”與“拆掉”間兩難
和馮先生相處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他真是處處忘不了民間文化,從飯桌到講堂,只要開口,“三句話不離民間文化”。
他和記者談起目前國內的民間文化保護,“最尷尬的是我們處在一種兩難的境地,不告訴一些地方他們民間文化蘊藏的價值,在目前中國社會高速現代化的過程中這些遺存很快就會被拆掉毀掉,但告訴一些地方他們民間文化蘊藏的價值,在商業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這些文化遺存很快就會被過度的旅游商業開發當作商品賣掉。就像一些很有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如果不把它當成文化遺產很快就會被洋房和柏油馬路所取代,但如果成為文化遺產后,隨之而來的旅游開發,又會讓這些地方很快失去生氣,成為商人手中賺錢的機器。這個困境真令人很為難。有七八年了,我們每年在人大都提有關民間文化保護法的議案,真的希望盡快有這樣一部法律出臺,只有這樣在保護民間文化這個問題上中國社會才能步入正軌。”
《百家講壇》:
我可上不了
談起目前文化界的各種熱點現象,馮先生保持了一貫的敏銳和機智。記者發問:“《百家講壇》您看不看?如果請您上《百家講壇》給我們講講中國民間文化您去不去?您怎么評價易中天、劉心武這些《百家講壇》的主講?”
“《百家講壇》我可上不了,我現在沒有時間,民間文化的田野調查是我現在主要的工作,也是最迫切的工作,我還是愿意做一些學術性強的工作。不過我很希望有人能在《百家講壇》講一講民俗、民間文化,普及的事情總要有人來干。我一直把《百家講壇》的主講們說成是‘現代說書人’,當然這個‘說書人’沒有任何貶意,說他們是說書人,是因為他們使用了很多傳統說書人的技巧,他們一樣要使用包袱、扣子等說書人常用的方法。說他們現代,是因為他們首先大多是教師,有著很好的學問,同時他們又熟悉電視這種現代傳播工具。我做不了這種說書人,但我的老朋友劉心武、易中天他們獲得成功我覺得是好事。”
奧運火炬手:
提前三個月鍛煉肯定行
前幾日,奧運火炬手網上評選馮先生高票當選,談起這件事情,早年當過籃球運動員的他興致勃勃,“沒想到大家會這么支持我,我一定會參加,我這個人喜歡所有的運動,籃球、足球、田徑、游泳,只要是運動我都喜歡。能參與奧運會我很高興。”不過年過花甲,能不能勝任火炬手的任務?馮驥才說:“我很有信心,他們讓我現在就開始準備,我覺得不用,提前三個月開始健身,到時肯定沒問題。”
文化人談奧運自然離不開文化。“與我參與奧運火炬手相比,我更關心在奧運遺產里面,中國文化能留下什么痕跡。”
小說新作:
《樓頂上的歌手》
馮先生向記者透露,他今年的創作感覺很好,無論是畫畫還是寫作,“我今年將推出一部新小說叫《樓頂上的歌手》,這是一個人和歌聲的故事,通過歌聲寫一個人,通過音樂寫人,這是很獨特的一個角度,我現在還沒想好是把它寫成中篇還是短長篇。”(趙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