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到底算不算中國情人節?昨日,廣州乞巧文化研討會在天河區政府舉行。會上,專家們就此問題進行了觀點碰撞,中山大學中文系葉春生等認為,中國沒有情人節;廣東民俗學會會長劉志文卻認為中國情人節有三個,七夕是其中之一。
葉春生:說七夕是情人節屬炒作
“中國的典籍沒有記載過有關情人節的內容,說七夕是情人節,純粹是商家和媒體炒作的結果,官方從來沒有正式認可過,老百姓也未必認同。”昨日上午,在廣州乞巧文化研討會上,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葉春生以堅決否定的態度,拉開了對中國情人節討論的序幕。
他說,據上海有關機構調查,把七夕當作是中國情人節的人,僅占1%~2%。“情人”在古代中國是指不正當男女關系,中國沒有專門的情人節,七夕只是帶有戀愛意思在里面。“那能否打造一個情人節呢?民間節日的形成都有自己的規律,要有信仰支撐,不是憑空而來。”葉春生說。
對此,師承葉春生的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儲冬愛認為,把七夕定位為女兒節而不是情人節更有意義。因為七夕節參與的主體是女性,祭拜的神靈是女性,民俗事象的內涵也具有明顯的女性特征。她建議把乞巧節立為女性的法定假期。
劉志文:七夕是三個情人節之一
廣東民俗學會會長劉志文正好持相反觀點。“中國有三個情人節:元宵、三月初三(‘上巳日’,舊時男女踏青的日子)和七月初七。七夕從產生起就純粹是個愛情節日,仕女向河漢祈禱找個好郎君,夫妻祈禱過上好生活。”劉志文說。
他指出,20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關于七夕的愛情詩歌,所以我們的情人節比西方要提前了1000多年。其實西方2月14日情人節的故事并不美滿,按照中國的說法甚至“不吉利”,只是很多中國人不知道,把它當好日子來過,反而忽視了中國真正的情人節。
乞巧婦女有斷層的危險
雖然在情人節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專家們一致認為保護和傳承傳統的乞巧文化迫在眉睫。“珠村有一百多個巧女,但平均年齡60.7歲,這和原來小女兒的節日實在不符”儲冬愛說。她指出,珠村乞巧節從1999年恢復以來,乞巧婦女有斷層的危險。另外,她認為,民間活動中政府的介入是一把雙刃劍。讓“城中村”的節日進入現代化大都市,雖然營造了表面的熱鬧,但也可能使民俗意義被世俗的娛樂所淹沒,甚至兌變成純粹商業化的“偽民俗”。
本次廣州乞巧文化研討會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天河區委區政府主辦,市民間協會、市社科聯協辦。
觀點對對碰
正方
“說七夕是情人節,純粹是商家和媒體炒作的結果,官方從來沒有正式認可過,老百姓也未必認同。”
“把七夕定位為女兒節而不是情人節更有意義。”
“民間節日的形成都有自己的規律,要有信仰支撐,不是憑空而來。”
反方
“中國有三個情人節:元宵、三月初三和七月初七。”
“七夕從產生起就純粹是個愛情節日,仕女向河漢祈禱找個好郎君,夫妻祈禱過上好生活。”
“2000年前的《詩經》中,就有關于七夕的愛情詩歌,所以我們的情人節比西方要提前了1000多年。” (記者 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