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5月17日打撈“南海Ⅰ號”的巨型沉井入水后,由于受技術和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至今已過去兩個多月,依然沒有下壓到預定位置。昨日,記者從“南海Ⅰ號”打撈現場獲悉,有關部門在修改了沉井下壓方案后,目前沉井已下沉到海底淤泥以下11.5米處,基本達到了原來的打撈設計要求。
接下來,“南海Ⅰ號”將進入整體打撈的攻堅階段——穿底梁,按照之前公布的時間表,穿完36根鋼梁將用45天時間,“南海Ⅰ號”起吊出水時間將繼續后延。
巨型沉井下壓遇意外阻力
據交通部廣州打撈局負責“南海Ⅰ號”整體打撈的副總指揮王仁義介紹,沉井在今年5月17日入水后,由于海上天氣不穩定,風浪較大,打撈工作受阻,多次被迫中斷。
此外,沉井在下壓的過程中,底部遇到了密度很大的含沙泥層,這種泥層結構的摩擦力很大,導致沉井下壓阻力比預想中大得多,也對沉井下壓帶來了“意外”的阻力。
為順利將沉井下壓到位,整體打撈的現場負責人多次返回廣州,與打撈專家進行反復研究,決定修改沉井的下壓方案。下壓新方案通過開挖沉井兩側的淤泥和抽取底部的含沙泥層,減少沉井下壓的阻力。
“南海Ⅰ號”端坐沉井內
6月20日,交通部廣州打撈局的抓斗船趕赴打撈現場,正式開始了沉井四周淤泥開挖工作。
據介紹,此次淤泥開挖采用分層挖泥法,每層挖2.0米,共挖四層。當挖好兩層時,潛水員下水檢查沉井的下沉深度,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沉井的靜壓重量。
截至記者發稿時獲得最新信息,目前沉井兩側已經各挖掉深8米、寬50米的淤泥。7月8日,廣州打撈局又使用專門的抽泥棒抽取沉井底部的含沙泥層,泥層的阻力被破壞后,沉井得以繼續下沉。
根據昨日監測儀器的數據計算,目前沉井下壓到淤泥下11.5米的深度,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有望于幾天內下壓到12米的預定深度,這時才算完全到位。監測儀器顯示,“南海Ⅰ號”被完全罩入沉井中,船頭和船尾各距離沉井內側1.3米左右,兩側各距離沉井內側1米左右。沉船端坐在沉井中,保持著平穩的姿勢。
據王仁義介紹,目前廣州打撈局500噸級的起重船“南洋號”正把沉井上用于靜壓總重的2900噸多個水泥塊吊出水面,而此前灌入沉井四壁的沙子也將通過沉井底部的泄沙孔泄出來,以確保沉井不再繼續下沉,而這個過程大概需要7天的時間。
“南海Ⅰ號”將于9月出水
據王仁義介紹,按照預定的方案,沉井下壓到位后,要沿著沉井四周對其底部噴注特制的水泥泥漿,但現在沉井底部的含沙泥層非常堅硬,沉井已經無法繼續下沉。因此,完成這些工序后,將直接進入整個打撈工程最艱巨的環節——穿底梁,36根底梁全部穿完大約需要45天的時間。
沉井下水后,原本預計只要一個星期就能下壓到位,但由于天氣和底部含沙泥層的影響,現在已經花了兩個月時間。王仁義透露,“南海Ⅰ號”的出水時間將要往后再推遲1個多月,預計將于9月出水。
記者從交通部廣州打撈局獲悉,廣州打撈局將在近日沉井下壓完全到位后,對外公布沉井下壓兩個多月來的具體相關細節。此外,專門為“南海Ⅰ號”興建的新房“水晶宮”也將于近日封頂。(記者 翁曉鵬 王廣永 羅國盛 梁文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