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四月三日電 (記者 朱曉娟)記者今日從河南省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二00六年度文物保護工作取得重大收獲,據初步統計,全年共發掘古墓葬三千六百多座,共計出土各類文物二萬七千五百余件,其中不少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文物。
二00六年,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工作全面啟動,一年來,經過來自國內的三十四家考古單位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共發掘古城址五處,古遺址二十五處,古墓葬五十四處,共計完成發掘面積達二十六萬多平方米。據初步統計,全年共發掘古墓葬三千六百多座、灰坑三千九百多個、灰溝二百五十多條、陶窯三十多座、房屋基址七十余處、陶灶一百一十多個、車馬坑五個、水井四十余眼,另有其它遺跡現象一百二十多處,取得了一批重要發現。
據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介紹,通過發掘搶救保護了一大批文物,全年共計出土各類文物二萬七千五百余件,其中不少為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文物。如淅川徐家嶺墓地清理的一座戰國早期楚國貴族墓葬,出土了一件小口鼎上鑄有清晰的銘文多達五十余字,彌足珍貴;鶴壁關莊墓地發現了清代西安府守備之墓,出土了一批金質頭飾,造型優美,制作精細,特別是一件印有喜鵲登梅圖案的金冠,工藝精良,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安陽固岸墓地首次發現一方有明確紀年的東魏墓志磚,為研究豫北地區北朝時期的葬俗、葬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去年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文物保護工作中,取得的許多考古新發現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如溫縣徐堡城址為龍山晚期的古城址,城墻、壕溝等重要遺跡保存較好,該城址的發現填補了豫西北、晉東南地區龍山城址的空白,對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及發展和早期夏文化研究具有重大學術價值;滎陽關帝廟商代遺址,發現多座保存較好的陶窯、房址、祭祀坑和大批灰坑等,為研究商代晚期京畿地區以外的聚落形態和社會生活面貌等重要學術課題提供了重要依據;輝縣大官莊墓地發掘了一墓九室的大型漢代墓葬,對深入研究當時的家族墓地規制和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