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法國總統薩科齊帶著他的300億美元訂單離開了中國,而中歐峰會才剛剛準備開始。歐洲的財長們此前已發出警告,要求人民幣對歐元升值,否則將面臨貿易戰風險。但人民幣對歐元近階段仍有貶值趨勢。
在中國的三天時間里,薩科齊表達了歐洲希望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愿望,遭中國政府委婉地拒絕。
但事實上,記者觀察到,在美國、歐洲、甚至日本的強大壓力下,1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達到了匯改以來的最高點,截至昨天,人民幣匯率月升值573個基點,升值幅度0.7672%.
美元貶值引發全球幣值重估
昨天,中歐峰會召開,人民幣匯率依舊是重要議題。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關口,美國財政部中國事務特使赫默爾再次敦促中國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他針對即將舉行的第三次“美中戰略經濟對話”強調,對話應該有結果并解決問題,而不只是“為對話而對話”。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谷垣禎一也表示,中國政府應該增強人民幣波動的彈性。
今年前10個月,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達1028億美元。隨著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的不斷攀升,歐盟對華匯率態度正發生微妙的變化。日前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向中國發出警告稱,如果中國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手段縮小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歐盟或將被迫采取反傾銷措施,抵制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甚至可能會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指出,站在那些來自歐元區的國家角度,他們擔心的是,倘若所有美元貶值的壓力都以歐元對美元升值的方式釋放出來,會造成歐元升值太快,從而意味著歐元區在全球失衡的調整中承擔過多的調整成本,對歐元區經濟不利。
“因此,歐元區近來對加快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尤其強烈,希望中國能與他們分擔一些調整負擔。具體說,就是要求人民幣不能僅僅盯著美元升值,對歐元也應升值,從而實現在有效匯率的意義上的加快升值。”王慶表示。
幣值穩定比重估更重要
11月27日下午,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會見了應邀來訪的歐元集團主席、盧森堡首相兼財政大臣容克、歐洲中央銀行行長特里謝和歐盟委員會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阿爾穆尼亞一行。雙方就中歐經貿金融合作、貨幣和匯率政策以及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等議題交換了意見。雙方認為,應共同努力,采取綜合性措施,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防止匯率大幅波動,為全球失衡有序調整做出應有貢獻。
對此,國內媒體大多以“防止匯率大幅波動”為此次會談重點做了報道。但英國的《金融時報》指出,重點應該在于“為全球失衡有序調整做出應有貢獻”。盡管這份簡要聲明并未表明行動的實質,但對歐洲人而言,這已是一種進展,因為它標志著中國承認歐元不斷升值以及中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給歐洲造成了難題。
對于這種說法,知名經濟學家陸磊教授指出,這其實有斷章取義之嫌。其認為,目前中歐形成的共識應該是,匯率并不是貿易失衡的重要因素,中國簽訂了300億美元的大單,說明中國政府一直在尋求貿易平衡。
陸磊指出,“幣值穩定比重估更重要。”在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下,全球經濟處于不穩定狀態,如果美國、歐洲、中國的匯率進行重估,會加劇全球衰退的可能性,目前并不是匯率改革的最好時機。
在周二的外交部例會上,發言人秦剛表示,中國將繼續完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小幅升值或是未來選擇
匯率政策往何處去?近日有傳聞稱,人民幣匯率將擴大日波動區間,從0.5%擴大到0.8%或1%;或者一次性升值。對此,昨天接受采訪的專家大多認為一次性升值可能性不大,而擴大波幅或是更切實的方式。陸磊指出,現在并不是匯率調整的好時機,2005年全球經濟比較穩定,國內國際環境比較好,所以可以一次性升值2%,在次級債危機的影響下,匯率調整并不一定對經濟實體有好處。
“中國的匯率調整取決于對美元近期和長期走勢的判斷。”王慶認為,如果美元無論近期還是長期都是貶值,人民幣匯率應盡早與美元脫鉤,不要成為這條不斷下沉的船上的最后一位乘客。
反之,如果對美元走勢判斷是短期疲軟但長期依然看好,當前的緩慢升值戰略似乎仍然可取;而升值的速度則應在不引起美元危機的前提下盡量加快,以應對對內(即通脹)和對外(即經常賬戶順差)兩個失衡。
而小幅升值似乎仍是中國未來的方向。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一向主張人民幣不應大幅度升值的經濟學家林毅夫赫然在座。其指出,人民幣不能說是均衡匯率,但絕不能說人民幣是嚴重偏離均衡匯率,所以并沒有大幅增長空間,小調則可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此前也對來訪的法國總統薩科齊表態,中國只會漸進調整匯率。(記者 戎明邁 姬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