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包裝的需求可分剛性與彈性。買魚、買肉、買藥、食品打包,即使出于環保意識,仍不得不使用塑料袋,實屬剛性。然而,一些企業把消費者對包裝剛性需求、應免費實施的項目硬加入到“限塑”中去,乘機“搭便車”,給消費者增加了負擔。這樣曲解“限塑令”,讓人們頗為反感。
現象一:面條捧著回家
買0.5公斤切面要雙手捧回家?“限塑”以后,市民徐女士在上海第六糧店某門店遇到如此一幕:原先買了面條、餛飩皮、面皮,有只薄薄的小塑料袋可以裝著拎回家,現在這家糧店拒絕免費供應塑料袋。令人驚訝的是,原先這只又小又薄的袋子如今價值攀升,要價0.2元,“1斤面條不過1元,塑料袋竟要價其五分之一,袋還是原來那只袋,豈非敲詐?”在場多數顧客連說看不懂,手捧一把面條滴瀝搭拉離去。
5月15日商務部發布的《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商品零售場所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裝盛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懊媸场焙杖辉诹。
現象二:飯菜打包要價1元
市民王女士在南京西路上某港式餐廳吃飯,未料估計不足,吃完后還剩下不少。她請服務員幫忙打包,服務員拿來打包袋,卻索價1元。王女士想不通,該飯店檔次不低,價格不菲,打包本是商家應盡的義務,“不見得讓我們外出吃飯都自帶飯盒?”
近期,商務部有關人士曾解釋,此次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范圍是超市、商場和集貿市場,其中包括便利店、折扣店、倉儲會員店、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家居建材店、購物中心等場所,餐飲場所暫未進入“限塑”之列。當然,給不給塑料袋是商家個人行為,但1元1只普通塑料袋,仍有搭車之嫌。
現象三:塑料袋隨意定價
市民陳先生在浦東商城路浦東南路口的一家捷強超市購物時發現,一個小塑料袋,竟賣到了5毛錢。陳先生回家后仔細量了量,這只塑料袋寬20厘米,長35厘米,質地比保鮮膜厚,差不多只能放進一本小書。“袋子這么小,也賣5毛錢,人家一個環保袋,可以裝一堆東西,也就0.3元,忒坑人了!
張先生到大寧商業廣場內的反斗樂玩具城給兒子買玩具,碩大一個機器人玩具,一只手拿不住,兩只手捧著又不方便。張先生說:“反斗樂的玩具都很貴,動輒千元,卻因‘限塑’要收9角塑料袋錢。這類商場完全可以想出其他方法來環保,不必將這筆錢強加到消費者頭上!”
采編手記 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讓普通老百姓懂得使用塑料袋必然給環境增加負擔,使用者必須為環境保護埋單。不過,一些仍應企業承擔的成本,也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必然無法接受。
到目前為止,除了各大超市為“限塑令”紛紛造勢外,大部分商家采取了緘默的方式,不但沒有做好宣傳,告知消費者,對新政策出臺后的“次生問題”也沒有一個起碼的預判。如果能像大超市那樣在顧客進門時,對需要塑料袋收費一條作個提醒,讓消費者自己選擇,那么“限塑”后種種尷尬必然大大減少。(記者 楊瀟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