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九月十八日電 題:瓊式月餅,瓊籍海外鄉親思鄉念物
作者 彭小云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瓊州的月餅,曾這樣慰藉了被貶大才子蘇東坡。瓊式月餅,這一度被遺忘的南國珍品,今年中秋悄悄地“活”了起來。
蘇式廣式月餅的“混血兒”
由于缺少相關記載,瓊式月餅的起源在海南業界說法不一。年過七旬的姚詩章師傅是海口老字號餅鋪“莊瓊珍”唯一的傳人,他告訴記者,瓊式月餅的形成有一百年左右歷史,應該是起源于蘇式月餅。當時一批蘇州名廚移民海南,帶來了松脆香酥的江南月餅,海南本地人既放不下已經習慣的廣式月餅,又舍不得蘇式月餅的好味道,于是,聰明的餅師索性來了個“折中”——保留廣式蘇式月餅中被海南人接受的部分,制作成“混血兒”——瓊式月餅。
那么,瓊式月餅的特色到底在哪兒?姚詩章師傅介紹說,一是餅皮為糖漿酥皮,不同于廣式月餅的糖漿皮,又有別于蘇式月餅的水調面酥皮,使月餅皮軟而不韌,酥而不脆。二是餡料配制,不論椰蓉、豆蓉、五仁,其糖油用量都比廣式月餅低。三是皮與餡的配搭為四比六(廣式月餅為二比八),顯得厚薄適中,符合海南人的口味習慣。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瓊式月餅還被運到南洋,因為那里有很多瓊籍鄉親,中秋之際他們都想嘗嘗家鄉味道。” 姚詩章師傅如是說。
老品牌一度受挫今又發飆
“瓊式月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最受歡迎,一九八三年我廠產量達到最高峰約二十五萬公斤。”瓊式月餅現存唯一老字號海口紅星食品廠廠長吳光說,后來因為包裝豪華、色澤鮮艷、重視宣傳的廣式月餅大量入瓊,使瓊式月餅市場急劇萎縮。“二00三年、二00四年產量跌到谷底,不足三萬公斤,很多青年仔沒聽說過瓊式月餅,顧客則以鄉村和老年人為主。”
“這兩年消費市場趨于理性,去年中秋節我廠瓊式月餅產量回升至四萬公斤,在海口各大超市、商店銷售都不錯。”吳光說,因為一直局限在島內銷售,島外甚至業內專家都不知道瓊式月餅。今年海口技術監督局牽頭舉辦了第一屆瓊式月餅研討會,就是要統一質量標準,提高質量,讓瓊式月餅走出海南。
瓊籍海外鄉親思鄉念物
在海口一大型購物廣場瓊式月餅零售處,現已定居新加坡的瓊籍華人劉女士一次買了兩箱月餅:“十幾年沒回海南探親,十幾年沒吃到這種口味的月餅了,我要多帶點回去,給小孫子也嘗嘗。”她說以前的瓊式月餅是紙筒包裝,現在還保留這種風格,感覺特親切。
“我爸媽、 大哥大嫂都愛吃這種不甜不膩的瓊式月餅。”謝小姐正在郵局辦理九盒瓊式月餅速遞到泰國的業務,因為寄往泰國的月餅有限重要求,她不得不把九盒月餅分成九次寄出去。郵局的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有一位老顧客每年都要把瓊式月餅寄到日本,寄了十幾年了,聽說是嫁到日本的女兒從小就喜歡吃。
小小瓊式月餅,成了瓊籍海外鄉親思鄉的“念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