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于父母呵護下的年輕一代,雖然婚前浪漫無比,但輪到婚后生活時,他們卻難以因婚姻“速成”為家務能手。于是乎,不少年輕夫妻選擇了“零家務”的生活方式,把家庭瑣事交給家政服務人員打理。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步入婚姻,脫離父母開始小家庭生活,“你煮飯來,我洗衣”的瑣碎家事正成為多數家庭戰爭的導火索。而“請更專業的人更專業地做家務,還我自由空間”也正成為年輕一代的宣言;他們正在打破“常規”,悄然步入“零家務”時代。
愛生活,可以不做家務?
成長于父母呵護下的年輕一代,雖然婚前浪漫無比,但輪到婚后生活時,這些長久以來一直被家人捧在手心的小皇帝、小公主們卻難以因婚姻“速成”為家務能手,由此出現了不少家庭矛盾。為緩解矛盾,同時避免家長干預自身自由,不少小夫妻選擇了“零家務”的生活方式——把家庭瑣事交給家政服務人員打理。
“午飯在單位吃,晚飯有家政阿姨主廚,她還隔三差五地幫我們打掃房間,這樣一來,平日里煩人的家務幾乎減少至‘零’。偶爾自己主廚或布置房間成了生活的調味劑,生活暢快多了。”田甜說,自己近來又有了時間練瑜伽,也有興致陪先生看電影、看車展。
“不必下班去市場與菜販討價還價、匆忙回家;不必為20分鐘的晚餐灌一小時的油煙。”同樣身處獨生子女小家庭的柳惠子談及“零家務”一副滿意的神情。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哈爾濱、成都等多個大中城市,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夫妻尤其是獨生子女小夫妻,正在將下廚、打掃、賣菜等日常家務委托給計時工等家政人員。
新觀念助推“零家務”平民化
英語專業的杜宇大學畢業后來到北京一所高校做輔導員工作,同時在本校讀在職研究生。與絕大多數“80后”的獨生子女相似,追求自由空間、講究生活品質的他在生活瑣事前卻實戰能力不足。“競爭壓力大呀,學校里滿眼的碩士擠著競爭上崗,讀書、寫論文一點不得空。平時上班,在衣服堆里揀‘干凈’的穿,沒有早餐、晚飯湊合是常事;如果周末不加班肯定睡到自然醒,去超市、洗衣、做飯、收拾房間……想起來就頭疼!”杜宇說。
而請來家政服務員張阿姨后,一個單身漢的生活變得有了家的感覺:不用親自下廚,晚餐在桌上,早餐在冰箱里;不用洗衣,帶著清新氣息的襯衫、褲子、外套分門別類掛在衣柜里;應季常穿的鞋子干干凈凈地擺在門前,隨手扔下的書本、資料也“各得其所”,連常備藥品、應季水果都隨手而至——一個有母親般細致,卻不干涉“私事”的家政服務員成了生活的必需。
“現在,周末有空翻譯點資料,專業沒荒廢還小賺點‘銀子’,付過張阿姨的工資還有節余。”杜晨說,“雖然,我媽總嘮叨我‘不會過日子’,可是現代人愛生活完全可以不用親自干家務啊!”
據哈爾濱報達家政服務公司服務中心經理邵雙成介紹,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家政行業服務的完善,請家政服務員照料生活已經不再是家有病人和老人的家庭和“有錢人”的專利。“用錢換取更專業的家政服務,正在成為都市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生活首選。”
父輩不解 不該絕對“零家務”
隨著“零家務”被年輕一代奉為品質生活之選,讓“外人”洗衣燒飯而自己袖手旁觀的生活方式也遭到了多方置疑:沒有主婦操持家務的家庭還有家的感覺嗎?祖輩、父輩,誰不是成家立業同時進行,怎么就現在的年輕人叫苦連天?
“我和你爸還不是上有老、下有小過了幾十年?躲過了柴米油鹽的家務活,夫妻間的磨合和相互的責任感又怎么能夠建立起來?”剛剛退休的馬醫生對兒子、兒媳平日里看電影、吃快餐,不做家務的生活很是不解。
對于“零家務”的出現與推廣,天津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張寶義認為,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為個人和家庭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家庭服務。面對日益激烈的工作競爭,盡可能減少家務成為不少年輕人的迫切需求。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徐安琪認為,“零家務”在青年夫妻中日漸盛行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大批女性走進高等學府,接受高等教育,工作上也有了自己的事業追求,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方式。“家庭女主人”投入工作后給家庭勞動帶來了缺口,許多家庭開始選擇用家政服務填補。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提出,家政服務走進家庭對于整個社會發展具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家庭如果百分之一百地實行“零家務”,則容易造成小夫妻間家庭責任感的缺失。畢竟,家務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家庭事務,夫妻雙方如果一點兒也不承擔,容易造成夫妻成為家庭的“旁觀者”,不利于雙方理解與交流。(呼濤 陳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