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時,常常把眼睛盯住老百姓的錢包,試圖以降低儲蓄利率撬動國民消費熱情。事實證明,這種“舶來”的刺激消費政策并不符合中國的實際國情。不斷刷新紀錄、已經突破16萬億元的人民幣儲蓄就是明證。
擴大消費,何處尋找金鑰匙?在半月談組織的擴大消費問題專家座談會上,一個共識就是:要想解決中國消費問題,必須真正找到消費問題“中國特色”的癥結,有針對性地制定鼓勵和擴大消費的政策。要使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持久動力,當務之急不是讓國民進一步“揮霍”所擁有的消費力,而是涵養消費力:只有在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預期、提高消費意愿三方面做足文章,三把金鑰匙共同發力,才能讓疲弱經年的消費“馬車”振作起來。
第一把鑰匙:增強消費能力,讓長期被壓抑的勞動力價值回歸本位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專家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特別是農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鎮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把增加居民即期消費特別是農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讓利益分配適當向普通居民和貧困地區傾斜。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張孝德教授提出,擴大消費,一定要讓最具消費意愿的群體——農民工群體的工資漲上去。如果加上在農村從事第二產業生產的農民,中國有2億多的農民從事第二產業,而他們的工資是平均800元,遠低于城鎮工人1500元的水平。我國農民工的工資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沒有明顯增長,在今天的許多城市,800元基本是一個生存吃飯的錢。在工會建設遲緩的情況下,目前農民工在資本面前完全處于弱勢,沒有辦法為自己提升工資,如果放任這種情況,再過5到10年工資水平也上不去,這將大大影響這一群體消費潛力的釋放。
“擴大就業應該成為最重要的分享機制。”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說。就業的目標與GDP的增長應該是一致的,更多人就業了,收入增加了,消費才能增長。在當前就業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延長產業鏈,使得投資和產業的增長充分發揮帶動作用。
第二把鑰匙:改善消費預期,社會事業須還原公共服務本色。
十幾億人的整體性高儲蓄傾向一定是理性的選擇,因為人們對未來并不樂觀,為未來積蓄購買力。“未來養老、醫療及教育成本的不確定性影響著每一個家庭的儲蓄,而只有消除這種不確定性才能促進個人消費。”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王延中說,當前擴大消費,除了提高消費者收入外,要關注非收入因素,要致力于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住房、教育、醫療主要屬于社會發展領域,不能強調盈利性,否則,居民就要為社會發展付出額外的代價。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使這些社會發展領域增加公平性。包括電信業等服務業,在降價后,政府的責任是把調控機制建立起來,彌補市場缺陷。
“可以試著用一個大的思路去搞社會保障,走一個內涵發展的道路,打一套組合拳”,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唐鈞研究員提出,我們現在可以把住房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基金合起來,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把養老保險存下來的錢作為住房公積金,把個人賬戶變為個人發展賬戶,可以作為資本進行投資。例如,一個人20歲參加工作,25歲結婚需要買房子,先貸款,孩子出生以后,20年還房子錢,等孩子上學,又可以貸款給孩子上學。如果你不還錢,可能影響到你養老的問題,這樣把所有麻煩的問題用一個基金解決。
第三把鑰匙:提高消費意愿,需去除妨礙消費環境的“不和諧音”。
王小廣提出,對當前強化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房地產業,應抑制其發展。房子本應是消費品,但目前其投資性需求被人為擴大,地方政府以其增加GDP,老百姓以其增加財富,賺的是別的消費者的錢,住房擠占了其他方面的消費。而且今天,房子又已經成為阻礙農民工進城的最主要原因,拖累了我國城市化進程。
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法律事務部主任邱建國認為,應完善消費環境,推動儲蓄型消費轉向信貸型消費,積極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此外,專家提出,培養一種新的消費偏好,比如鼓勵經濟型轎車在家庭普及,對擴大消費可以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促進汽車消費,可以帶動餐飲、旅游等許多相關消費領域。在促進服務業的增長方面,應該想辦法讓價格降低,提高服務質量。
(來源:半月談 作者:李舒 儲國強 周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