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離開這個城市了,我來向你告別。”一個朋友坐下說。“那你準備到哪里去發展呢?”我問。“我準備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我終于下定決心要離開內地的城市了。這里看著人情味濃,但干了這么多年,一點機會也沒有。”朋友在這附近的好幾個城市都干過,他說這一次他一定要走遠,“走到南方的海邊邊上去都行。”
我說:“你說的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這句話很有意思啊。看來人情味濃的地方,反而留不住人啊。”他笑一笑,說:“關鍵是很難賺到錢。我在這里一般一個月只能賺到一千元左右,除了吃住用,基本上存不到錢。所以我都三十幾歲的人了,還是光棍一個。根本不敢談戀愛。”他搖搖頭又說:“原來我的同學們都叫我別留在內地,我說我是個重感情的人,喜歡內地那種濃濃的人情味。沒想到七八年過去了,我跟我的那些同學一比,發現他們都比我混得好。特別是那個出了國的,他去年回來,那種派頭,那種精神狀態,簡直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我也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情味淡的地方往往好發展,好賺錢。”
我笑著說:“是呀,人們都說某些國家連夫妻到餐館里吃飯,都要實行AA制;孩子一到18歲,就再也不管他了,那可真是沒有人情味啊。可是卻有那么多的人,擠破腦袋鉆到那里去發展,可見你說的人要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是多么的正確。”朋友點點頭說:“這些年在內地的幾個城市漂來漂去,我發現人情味濃厚的地方,人們的規則意識、法制意識就差,大家在嘴巴上說得都很甜,誰都把話說得叫人聽起來充滿希望,但是等到真的要動真格辦實事了,那些話卻往往很難當真。我也就得出結論:再好聽再感人的話,如果沒有規則與法律在里面墊著底,要讓它們算數,難。這些年,我真是被那些人情味濃的話,浪費了不少時間。”
看來,他是真的“覺醒”了。一個說話負責任的人,一個法制觀念強的人,他在說話之前,往往會掂量掂量他的話是否會潛藏著法律上的后果。這么一掂量,很多過頭的親熱話、人情話就不能說了。所以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說話做事是很謹慎的。謹慎的結果,就是一些不講原則不講后果的人情味淡了。但正是在這種地方,經濟的秩序,才是那么明朗,抓在手里的機會,才是那么牢靠。從某種意義上說,機會與財富,往往就在人情味淡的地方“藏”著啊。
朋友走的時候,握著我的手說:“沒想到我這個一向重感情的人,最終還是要鐵下心來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想一想,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真是意味深長。” 他的這番話讓我覺得,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人情味”,重新認識我們的“人情味”。(陳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