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三月十五日電 題:消費和諧 任重道遠
中新社記者 潘海濤
又是一年“三·一五”,今年消費盼和諧。
中國消費者協會將二00七年“三·一五”主題確定為“消費和諧”,要求經營者、消費者、政府和相關部門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和諧消費環境。“消費和諧”的主題與今年中國“兩會”熱切關注的民生話題相對應,讓這個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意味深遠。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雖然經濟一路高歌猛進,但普通民眾時常會遭遇消費苦惱。僅去年以來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就足以讓老百姓對消費安全深感憂心:“紅心鴨蛋事件”、“多寶魚事件”、“福壽螺致病事件”……
二00六年是中國消協歷年受理投訴總量突破一千萬件的年份,當年受理消費者投訴七十多萬件。中消協的最新調查表明,網絡購物、房屋質量、預付費消費等問題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就目前情況看,“消費和諧”離我們還很遠:“霸王條款”層出不窮,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消費矛盾不斷,并有升級激化之勢,消協的調解遭遇商家的不配合甚至是不理睬,消費官司有增無減……飽受商品欺詐、合同陷阱等困擾的消費者為維護自身的權利和尊嚴,甚至不惜代價,付出了較高的維權成本。
有消費者戲言:年年“三·一五”,歲歲被忽悠,在和商家進行的一次次較量和博弈中,似乎總是消費者成為輸家。
在中消協對全國城鎮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中,消費者列出消費維權五大難題:一是索賠權維護較差,要求賠償費時費力;二是經營者履行“三包”責任較差,對消費者保護誠信度一般;三是消費領域仍存在突出問題,監管措施有待加強;四是消費者保護執法工作效率一般,仲裁機構解決消費爭議有待發揮更大作用;五是消費者權益自我保護有待進一步增強。
調查也顯示,消費者對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完善度的評價不高,消費者對當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立規工作還有很多期盼。不斷出現新的消費熱點和難點問題,往往無法可依,形成法律漏洞,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得不到及時有效制止。
中國消費者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母建華也坦言,消費領域有著太多的不和諧因素。
據了解,在消費領域的不和諧因素中,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經營者社會公德和社會責任的缺失,是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消費環境的不和諧、不安全,不僅限制了居民消費潛力的釋放,影響了國內總需求的擴大,還使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
和諧社會需要責任意識,創造和諧的消費環境,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經營者應強化生產經營的責任意識,遵紀守法、誠信經營;消費者應增強自我保護的責任意識;立法者、執法者要不斷增強責任意識,營造“消費和諧”的市場環境。
真正實現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和諧共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更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