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從積極吸引外資轉向積極走出去參與全球分工,而現有一些體制、政策和文化的滯后影響了轉型的進程。
日前,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辦的首都經濟管理學家新春論壇上,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劉克崮表示,中國需要從原有改革開放是被動的狀態轉向更加積極主動的新改革開放狀態。劉克崮表示,目前我國技術層次不高、自然資源緊缺、環境承受力緊張,這些自然牽涉到要與國際合作,更深入地參與國際化分工。現在,參與的態勢比較猛烈,因而貿易順差、海外并購、海外采購的矛盾顯得較為突出。
因此,中國如何處理自己的問題,如何在更多的國際經濟合作中解決自己的矛盾,需要重大轉變、需從主要立足于自身資源,只想調進想要的外來資金、技術管理,轉向更廣泛積極地利用全球資源來參與全球分工、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進行平等友好的競爭。
但現實是,“國家一些體制和政策是不大適應的。”劉克崮坦承,“結果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狀態是,態勢上熱情是比較高的,但運行狀況還有很多問題。比如盲目性問題、自相殘殺問題,以及一些無序問題。”
對此,商業部原部長胡平表示,現在很需要重新提出海洋文化。“中國市場經濟要達到為全球制定標準的境界,需要對內陸文化、晉商徽商文化進行現代商業轉型。大國崛起的背后都有著海洋文化。” 胡平說。
對于在國外參與平等競爭、積極參與全球分工,中宣部前部長朱厚澤與會表示,當前從國內到國際,從經濟、社會管理到思想文化這塊,都存在一個如何打破壟斷,力爭公平競爭環境的問題。“現在國內甚至出現了一些壟斷回潮的苗頭。”朱厚澤不無擔憂地表示。(孫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