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為組長的“新形勢下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專題調研組到廣東調研。在座談會上,他建議,小攤販也很需要就業,如果把他們管得太緊,矛盾會更尖銳,不利于穩定。其實,他們帶來的問題無非是他們擺攤的地方周圍環境很臟,擋了交通。多雇人打掃衛生和引導交通就行了。(5月7日《廣州日報》)
近些年,有關城管與攤販之間的“恩怨情仇”常見諸報端,相關評論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報道歸報道,評論歸評論,事態的發展并沒有絲毫停下來,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同樣是《廣州日報》,4月29日還報道一深圳小攤販刀捅城管隊員的流血事件,可謂是觸目驚心。一時間,如何化解城管困局,再次成為了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這次厲以寧教授更多的是從“疏”和“扶”的角度,給小商販“出路”,以解決當下的“城管困境”。那么,厲教授的建議可行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必須弄清楚目前我國城管的制度設計。有專家分析,當前城管問題體現了城市化進程中各階層復雜的利益關系:一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需要美化城市形象;二是城管的利益,需要體現自身“作為”;三是小商小販的利益,需要謀取生計;四是群眾的利益,需要一個優美的環境。幾種復雜的利益糾纏在一起,最終通過城管與小商小販的“接觸”爆發出來。
由此可以看出,面對如此復雜利益關系,單靠城管自身的執法改善,也就是厲以寧教授建議的“疏”和“扶”,顯然已經難以實現。在舉國上下都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如何科學、公正地解決城管困境,使政府、城管、商販、群眾四者的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其實是在更多地考量政府的管理智慧。筆者認為,城管的管理權和小商販的生存權,并非不可調和。與其讓城管與攤販長年累月打無效的街頭游擊,不如由政府出面引導他們有序經營。這種引導,包括合理布局經營區域、減免相關稅費、整治交通衛生、城管與商販共同落實監管責任等,而不是如厲教授所講的簡單的“疏”和“扶”。試想,商販們“有利可圖”又方便經營,誰愿意一天到晚東躲西藏、擔驚受怕地做生意?長此以住,在政府的科學管理下,攤販通過接受文明教化,對市容和交通的影響也會降至最低限度。這樣,才能最終打破現有的“城管怪圈”。(網友:徐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