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第三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佛山順德區及增城市獲得2008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縣(市)稱號。東莞市政府推出的關注弱勢群體、向困難戶發“紅包”,獲評“2008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廣州日報》12月14日)。
這個“民生決策”大獎令筆者耳目一新。放眼各地政府門前或大廳的種種榮譽,我們發現,他們的榮譽簡直多如牛毛,諸如:“先進市委”、“優秀政府”、“文明先進單位”,尤其是與GDP掛鉤的榮譽可以說枚不勝舉,而唯獨缺少了緣自民生或者說是公眾幸福的榮譽。這一方面有國家評比機制不健全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地方政府的盲目虛榮和“眼里只有GDP”的原因。
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民生的幸福指數。遺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眼光并未對此給予足夠的關注,都不同程度地持“唯GDP論”,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一切問題便都迎忍而解了。針對這種現象,聯合國駐華系統協調代表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曾指出:“人民才是國家真正的財富,這正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人類發展報告所要傳達的信息。人民的安樂富足是發展的終極目標,經濟的增長固然重要,但僅僅是手段而非發展的終極目標。”
不應否認,正是政府執政目標追求的偏差才導致了民生決策評比的稀缺。在筆者看來,民生決策評比稀缺的危險并不只是表面上的榮譽評比機制不健全,相反,它對地方政府執政理念更起著負面的導向作用。我想,對此解決的途徑不外乎兩個,即:一是國家要在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上加重民生的因素;二是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理念引導,而民生決策評比無疑就是一種可貴的引導手段。在我看來,我們不僅要評“十大民生決策”,同時還應評“十大最差決策”,而且這些評比應讓廣大公眾參與進來。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年全球性金融危機沖擊、民生趨艱的背景下,東莞及其他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做出了向困難群眾“發紅包”、“發消費券”等決策,把工作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贏得了百姓的稱贊。政府民生決策的善意直接浸潤了百姓的生活,還有什么決策比這更為緊迫的呢?還有什么榮譽能比“民生決策獎”更為金貴的呢?所以說,“十大民生決策”獎與其說是國家頒發給地方政府的牌匾,不如說是百姓敬獻給地方政府的金獎。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