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燃油稅最早12月1日開征”沒有成為現實,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仍在繼續下跌,收盤價已經跌破50美元。飽受高油價之苦的消費者不禁呼吁:在燃油稅正式出臺之前,是不是可以先將成品油降下來?
目前,國內開征燃油稅已是迫在眉睫,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方案,并決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但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畢竟是件大事,牽涉到多個方面的利益,需要反復的修改、審議并征求各界意見,因此改革措施遲遲不能推出并實施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國際原油價格已經距離最高點下跌近2/3的情況下,下調成品油價格絕非難事,而且在保增長的大背景下調低油價以降低企業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國際油價已跌至3年半以來低點,但成品油價格卻是3年多來最高。據統計,從2005年6月至今,成品油價格共上調了6次,而只下調了一次,其中汽油累計上調了近1600元/噸。國際油價上漲時各油企都叫苦連天并呼吁油價上調,國際油價大跌時卻集體失聲,坐視消費者以遠遠低于美國人的收入去消費高于美國價格的汽油,這無論如何體現不了社會的公平。
眾所周知,成品油是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的能源。成品油價格的高企,受益的只是極少數原油加工企業,而絕大部分企業將因為油價的居高不下而大大提升其成本。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而我國政府正在采取多種措施力保經濟增長,大力降低經營成本就是其中的一項措施,違背市場規律的壟斷價格無論如何不應該長期維持。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不合理的高油價實際上變相降低了他們的收入,不利于擴大內需。而且,就算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企時,相關油企承擔了一些油價倒掛的損失,但國家已經每年都給了相當數量的補貼,而且國際原油價格進入下降通道已經是很長時間的事情了,相關油企還要享受多久這種“變相的補貼”?
通過成品油價格和燃油稅費改革以鼓勵節約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成品油價格下調、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開征燃油附加稅取代養路費的改革,這三件事情并非需要同時進行。完全可以順應形勢,先降價再討論其它問題。(天 陽)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