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油價震蕩回調,但僅在70美元上下浮動,這與今夏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高點相比,價位之差已是天壤之別。對于近50%石油需求要靠進口滿足的中國來說,國際油價下跌是一個利好因素。 中新社發 任海霞 攝
|
近日國際油價震蕩回調,但僅在70美元上下浮動,這與今夏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高點相比,價位之差已是天壤之別。對于近50%石油需求要靠進口滿足的中國來說,國際油價下跌是一個利好因素。 中新社發 任海霞 攝
|
國際油價短期難反彈
對中國是利好
近日,國際油價震蕩回調,但僅在70美元上下浮動,這與今夏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高點相比,價位之差已是天壤之別。國研中心宏觀部部長余斌認為,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如果誘發世界經濟全面衰退,全球石油消費總量將出現明顯下降,油價重新走高在一定時間內將難獲支撐。
據國際能源機構發布的10月國際石油市場月報,今明兩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將分別為8650萬桶和8720萬桶,比上月預期值下調24萬桶和44萬桶。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美國的石油需求下降尤為明顯。9月,美國石油進口量日均862萬桶,環比下降13.5%,同比降幅達16.4%,而前三季度日均原油進口量也同比下降3.6%。
余斌認為,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主要取決于世界經濟發展態勢、美元匯率走勢和國際投機資金。目前來看,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并未見底,短期內世界對原油的需求不會大幅增加,油價大幅反彈的可能性較小!爱斎,隨著各國對本國金融機構的注資、救助,國際投機資金可能再度活躍起來,目前美元走勢也出現了小幅反彈,油價長期走勢如何還有待觀察!
對于近50%石油需求要靠進口滿足的中國來說,國際油價下跌是一個利好因素。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原油1.35億噸,同比增長8.8%;進口成品油3128萬噸,同比增長16.5%。國研中心產經部部長馮飛認為,國際原油價格下降有助于減少對外支付,提高石油戰略儲備,更有助于減輕輸入型通貨膨脹,促進投資和消費。這也使近期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局面發生逆轉,煉油盈利使地方煉廠紛紛恢復生產,社會消費者囤積意向逐漸消失,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偏緊狀態已出現反轉。
推進價格改革
促進經濟“又好又快”
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使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再度受到廣泛關注。自6月20日上調成品油價格后,國內油價就再未進行調整。目前,國內各地國Ⅲ標準93號汽油每升售價約為人民幣6.25元,相當于每加侖3.46美元,而這已高于同期美國市場價格。
這一“逆市”行為根源于我國的成品油調價的滯后。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成品油價格是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的市場價格。如果三地加權平均價格按月變動幅度超過8%,國家發改委就可能在加權平均價格的基礎上加運費后制定出國內成品油零售中準價。但為避免調整過于頻繁,調價的時間間隔大都在一個季度以上,“滯后效應”在所難免。
回首以往,油價調整滯后的尷尬局面歷歷在目。自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一路飆升,但國內成品油價格卻遲遲未能調整,二者“倒掛”現象日益加劇,導致國內煉油企業加工和進口虧損嚴重,大部分地方煉油廠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國內成品油市場失調,“加油難”成為普遍現象。為確保供應,中央財政給予兩大國有石油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煉油虧損巨額補貼,也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關注。
馮飛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回落為中國理順能源價格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他認為,此前拖延市場化改革的兩個主要因素就是國際油價過高和國內通貨膨脹風險,而現在都有所減輕,“可以說時機已經很有利了”。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是5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回落。馮飛認為,下一步應同時推進能源價格體制和稅收配套改革,盡快解決價格機制問題,盡早出臺燃油稅,讓價格能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
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經濟也面臨嚴峻考驗,“保增長”成為當前主要目標。專家認為,如果此時下調油價并實行燃油稅,再加上國家放松銀根、降息等促增長、擴內需的措施,有望促進車市回暖。余斌認為,“保增長”不僅要求擴大投資和消費以實現量的增長,更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質的改善。推進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有助于建立起市場導向的、價格調節的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將有助于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記者 崔鵬)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