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財政部牽頭起草的有關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國務院待批。并且,財政部數月前已在其預算司下新設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處,專門負責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這意味著,學界多年關注的開放并加強地方政府發債管理的改革思路,正在被官方采納。之所以要允許地方政府舉債,是因為盡管《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債券,但地方政府也在通過各種方式變相借債。(《21世紀經濟報道》10月31日)
不少地方政府債臺高筑,這是眾所周知的現象。據媒體報道,在2006年,全國鄉鎮政府欠債平均已達600萬元以上,縣級政府平均欠債為2億元左右,地級政府平均欠債在3億元以上,全國地、縣、鄉三級政府債務累積大約2.5萬億元。而地方政府之所以債臺高筑,與其政績沖動、形象工程、攀比奢華以及監督缺位有很大關系。在我國,662個城市、兩萬多個建制鎮中,存在“現代國際大都市”、“百里長廊”之類的政績工程的約占20%。而各地“白宮”之類的豪華樓,也屢禁不止。
正因為這些原因,允許地方發債招致輿論很多質疑。但也有觀點認為,地方政府發行債券是一種世界趨勢,目前世界53個主要國家中,有37個允許地方政府舉債。而且,中國的地方政府背負債務,很大程度是因為中央與地方政府在財權、事權分配上的不合理,地方政府承負了更多的事權但財權卻相對較小,入不敷出。允許地方政府舉債,有利于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地方政府提供準公共產品奠定財力基礎。
在筆者看來,這些爭論不明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是否允許地方政府發債,而在于債券發行是否遵循正當合理的程序,是否符合交易的公平自愿原則。我們知道,政府發行債券,要有投資人去購買,而購買者的信心來自政府的信用。而政府的償還能力、官員的廉潔自律、官員的言而有信等,決定著政府的信用。如果政府信用好,政府的債券自然會受歡迎,政府籌資也很方便。如果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其信用自然會受影響。這時,地方政府債券不管是合法還是不合法,都沒有多大意義,投資者自然會“判其死刑”。
所以,最主要的,是要力保地方政府的債券是投資人自愿購買,防止政府利用權力,強行攤派或變相強行攤派。這種擔心并不是多余的。媒體經常報道:某地方政府誘騙建筑公司墊款建辦公樓,事后拒不還錢;某地政府長期賒賬吃喝,吃垮酒店……這樣的政府,還指望能有人買他們的債券嗎?地方政府借不到債,卻又要花錢,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防止政府強行舉債。這樣的事情是有很多先例的──地方政府強行貸款、強行集資的事,我們還見得少嗎?
對待地方政府借債的問題,根本還是要限制政府權力,建設法治政府。如果政府權力得不到相應的約束,無論是否允許他們合法發債,他們都可以通過權力強制性地舉債,且不用承擔還債壓力。只有政府權力得到相應約束,在借債時政府只是一個平等的主體,其債券,老百姓是自愿購買,其借債成功率取決于自身的信用,這時,地方政府舉債就自然合理正當了。(謝昱航)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