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盡管“兩房”因事關美國國際金融地位而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援手,但美國次貸危機再次升級:擁有158年歷史、6390億美元資產(截至今年5月)的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轟然崩潰,從而造就了美國有史以來資產規模最大的破產案;另一家華爾街著名投行美林公司則被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收購,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危機也在進一步深化,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在接二連三的沖擊之下,格林斯潘關于此次危機“百年未遇”的斷言更加堅定。
毫無疑問,美國次貸危機的這些新發展,除了直接加劇世界金融體系的動蕩之外,還會波及實質經濟部門,加劇信貸緊縮,給世界經濟復蘇投下更多、更濃重的陰影。同時,對于同危機機構資金往來較多的國家,金融危機傳染會較為嚴重。那么,就中國而言,主要的潛在危機傳染途徑是什么呢?
美國次貸危機新發展的沖擊可以劃分為實質性沖擊和心理沖擊兩類。心理沖擊主要體現在資本市場上,這場危機必然會在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中制造恐慌氣氛,這從昨日的A股表現就可見一斑。關于實質性沖擊的傳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條是資產縮水途徑。中國投資者在美國持有大量證券資產,雷曼公司破產,其股權價值化為烏有,債務價值大幅度縮水,中國金融機構、企業、居民個人如果持有雷曼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其價值將與廢紙相差無幾。
第二條途徑是拋售資產,包括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股權、債權。如果海外投資者大量拋售中國資產然后退出,可能對中國外匯市場施加沉重的向下壓力。這正是去年至今韓國正在發生的事情。外資機構投資者在韓國證券市場占據顯赫地位,他們在次貸危機中損失巨大,不得不拋售韓國資產,抽回投資,以救母國總部燃眉之急,使得韓元大幅貶值,韓國主要股指暴跌,而這還是在韓國政府對外匯市場進行了強力干預之后的結果。
令人倍感僥幸的是,雖然中金、中信等機構均與雷曼兄弟往來密切,但雷曼兄弟這家“舉世公認”的“華爾街一流投行”還沒有成為中國主要金融機構的戰略性投資者。不過,雷曼在金蝶軟件、旅游搜索網站“去哪兒”、天津融創集團、銅管制造商金龍集團等公司的股本投資將面臨轉手,這些公司需要為股東變動的沖擊做好準備。看來,我們在引進外資的時候,確實要多加小心。
除了上述直接危機傳染途徑之外,還存在間接的、比較深遠的危機傳染途徑。因為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必定會蔓延到實質經濟部門,這對于我們的外部經濟環境是不利的。
當然,對于投資者而言,一國的危機就是外部投資者收購廉價資產的契機,但目前中國可能還不太好單獨行動去購買這類美國屈指可數的大型金融機構的股權。這一方面是因為信息不夠透明,難以準確評估風險收益;另一方面是因為美國政府對中國非常忌諱,要去收購的話,無疑將遭遇巨大的阻力
所以,對于中國而言,面對新一輪席卷而來的美國金融危機,當務之急是切斷雷曼兄弟破產對中國的危機傳導途徑。(梅新育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