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北京表示,目前糧食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國內糧食庫存充足、供應充裕,庫存消費比遠遠高出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線。2008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穩(wěn)中有升,總產量可能保持在一萬億斤左右,其中小麥更有望連續(xù)五年增產。因此,中國政府今年有能力保持小麥、稻谷、玉米等主要品種的價格基本穩(wěn)定。
與國內糧食市場價格形成對比的是:眼下,國際市場上大豆、水稻、小麥等谷物價格正在不斷上漲且漲速驚人。面對國際糧價一波高于一波的漲價潮,中國農民能不能從這次全球性糧食漲價中受益是人們必須關注的事情。
目前,中國的糧食價格是全世界最低的,國際市場小麥和大米的價格是中國的2到3倍,玉米價格也遠高于中國玉米價格。2001年中國入世時,我們最擔心的事情之一是國際低價農產品在中國傾銷,6年過去,現在情況正好相反,中國成了農產品價格低谷。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這種價格差恐難長久。1997年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達到高峰,接著是連續(xù)6年的下跌,到2003年后農產品價格才出現恢復性上漲。近期政府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但這一價格還未達到1997年的水平。
與農產品漲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資價格的上漲遠遠高過了糧價的上漲速度,農資價格的上漲已經成為今年農民增收的主要“攔路虎”。2007年復合肥50公斤只要110元,2008年是170元,估計今年農資漲價幅度在20%以上,高于國家惠農補貼的合計增幅。2008年,每畝田糧食補貼上調后大約會達到80元左右,而農資成本增加將達到200元,2008年每斤谷物收購價必須比2007年提高2分錢,才能填上農本這個窟窿。而補貼增加和糧食漲價,農資也跟著漲價,農資這種“水漲船高”的跟進,讓農民的收益永遠在惡性循環(huán)之中無法實現提高的要求和愿望,出現了國家給農民的農業(yè)補貼被生產經營農資的人拿走了的不利局面。加上不少“吃的用的也全都漲了”,在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同時上升的雙重影響下,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增收效益被明顯削減。
制約農業(yè)生產經營和提高農民收益的因素非常多,也讓農民在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經營時備受種種因素的限制。現在,農民為了能夠在國際糧價上漲的態(tài)勢之下,希望獲取更多的收益,在種什么最能增加收益上讓農民犯了難,而農業(yè)服務部門對農民的引導更多地反映在對農作物種植管理與服務上,對于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未來預測預報卻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農民只能依靠自己對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判斷來決定種植品種。而隨著農民生產經營的擴大,投入農業(yè)生產經營的資金受限讓農民舉步維艱。在一些地區(qū)農信社發(fā)放給農民的貸款是有限制額度的,一般情況不能超出3萬元,對于擴大化生產經營的農民來說,基本上起不到作用,而農業(yè)開發(fā)銀行和農業(yè)銀行也以沒有抵押物拒絕了不少種田大戶的請求,因為集體所有的土地不能成為抵押物,貸款難正在成為制約農民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經營和增加農民收益的“瓶頸”。
我認為,國家補貼給農民的是一種體外輸血的方式,而借助于國際糧價上漲和國內惠農政策東風,給農民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的糧食市場和構建一個合理的糧食價格機制才是增加農民收益的根本出路。所以,在國內糧價趨穩(wěn)的同時,保護農民發(fā)展農產品生產經營積極性是應對國際國內糧價上漲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重要內容。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再不能讓農民為保持國內糧價平穩(wěn)付出沉重代價了。(聞一言)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