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非常不幸。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正在逐步被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推定為“壞孩子”,因為來自這些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無論如何表現誠意,仍無法擺脫呼之欲出的制度約束。
目前這些新規則處于試探層面,而且西方仍對我們獻上好言好語。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一思路產生在全球化時代,卻基于老套的雙重標準,它一再提醒我們觀察金融保護主義的洶涌回潮,而其精神原動力則是西方以自我為中心的國際金融專政。
假如 托馬斯·弗里德曼續寫《世界是平的》,不知他怎樣看待近來發達金融市場對新興國家投資收購的恐懼反應。次貸危機之下,連大摩、瑞銀等西方投資銀行翹楚都四處籌錢,但當它們親吻主權基金及時送來的銀幣時,政界卻傳來冷冰冰的聲音:小心有毒。
世界是不是平的?無論答案如何,東方與西方看到的都是兩個世界。二三十年以來,新加坡等少數幾筆外匯財富在低調運作中,似乎看到了平凡做事的坦途,投資圖報的普世價值也適用于自己。但如今更多新興國家復制這一理財發明,麻煩卻出現了。世界的聚光燈加倍照射在它們身上。為便于西方甄別與處置,“主權財富基金”的概念這才被歸納出來。
西方經濟體引以為豪的是,它們奠定了現代公司制度以及金融市場的基礎,并吸取時代教訓漸次完善;它們推動了以自由貿易為先、跨國投資遞進的全球化進程。但它們也以既存秩序的維護者自居,把自己描繪成商業社會的自由旗幟,將主權基金推定為心理陰暗的“國家資本主義者”。
然而,西方為新興國家定制“最佳行為準則”,自己卻遠非純潔天使。甚至可以說,它們正是在自我反省中以己度人,才會得出主權基金有威脅的結論。西方大型公司治理結構復雜發達,卻往往爆出驚天丑聞。
美國“經濟殺手”約翰·帕金斯的現身說法,與弗里德曼的樂觀主義迎面相撞。經濟殺手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等合法外衣,肩負著以經濟而非武力操縱別國的任務。帕金斯那本《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的全球暢銷,與主權基金威脅論的高漲幾乎同時發生。
一個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是否透明公開?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是否暗中被政府操縱?主權基金暴露身份后,這看起來是西方向東方的質問,但實際上是西方對自己有史以來善惡之舉的下意識反射。他們怕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與西方資本的輸出史相比,主權基金僅相當于河之濫觴。實際上,興風作浪的對沖基金和潛滋暗長的私募股權——發達金融市場兩大“狠角色”并不需披露所有信息。市場上的匿名性與私密性一旦喪失殆盡,預期的投資策略便無從實施。
爭議和外交辭令都未妨礙西方對主權基金陸續出臺單邊準則,并呼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內制定出一套多邊參與的全球指導規范。但產生年代、國家背景、資金結構各不同的各家主權基金怎能以一個“均碼”的準則對待?
如果國際社會是明智的,它就不應該鼓勵金融專政的出現,不應該在主權基金上無謂分神,卻嬌縱“金融大鱷”們的膨脹野心。在資本全球化舞臺上,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的投資者都需要真正的平等與自治。(范躍龍)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