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漫游費聽證會兩大討論方案日前公開:其一是在現行資費標準下每分鐘降低0.2元,長途費另算,降幅為13.33%至33.33%;其二是跟長途費打包收錢,主叫每分鐘0.7元,被叫每分鐘0.3元,降幅為46.15%至80%。
當然,原版方案的“科學表述”絕非如此簡單,其中“是否占用長途電路”、“后付費還是預付費”、“主叫還是被叫”、“本地通話標準”等等說法足以搞得人頭暈目眩。用即將參與聽證的消費者代表的話而言,“聽證方案看不明白”,而專家則失望地抱怨,說來說去似乎就降了0.2元,豈非和消費者訴求相去甚遠?
無論明不明白,討論方案出臺后,剩下的事變得很明顯:一是漫游費不可能取消,聽證只是在兩個降價方案中“選”。二是問題關鍵——包括漫游費在內的移動通訊費成本核算不會在聽證中出現。
移動通訊費畸高了N年,消費者的心愿無非是“降低話費、成本公開”,但這一基本訴求被運營商的高招粉碎于無形之間。
首先是扭曲細節。高話費被分解成“漫游費”、“長途費”、“通話費”、“套餐”、“雙向收費”等若干點,在每一點上開展面目復雜的拉鋸戰(某些省市有上千種套餐),除人為制造“看不懂”、“算不清”外,在每一點上脫離成本,煞有介事的聽證、談判、單獨核算,也使得對高話費的動搖力度總體削減,實際上成了幾個項目間的相互補貼與轉圜。
雖然有專家證實,漫游費技術成本為零,但聽證方案又把“占用長途電路”、“本地通話標準”攙了進來,等于自動認定本地通話與長途資費“合理”。通過扭曲每個小問題,最后合成個大謬誤。
其次是設定答案。仿佛黃金周征求意見方案中抹殺了“保留‘五一’黃金周”的意見,漫游費聽證方案也只設兩個降價方案,對“取消漫游費”視而不見。
新華網調查顯示,在“漫游費是否該取消”問題中,93.55%的人選擇“應徹底取消”,僅6.18%的人選擇“應降低”。在“如果降低漫游費,應當降多少”問題中,94.55%的人選擇“降低80%”(80%是最高選項),3.52%選擇“降低50%”,1.93%選擇“降低30%”。而在聽證方案中,“降價”是“必選”,“取消”沒有發言權。
更令人無奈的是,兩套方案高下相去甚遠。雖然各自算法都有鼻子有眼,但方案一降幅13.33%至33.33%,方案二降幅46.15%至80%,后者幾乎將毫無疑問地在“全民呼聲”中“高票當選”,可謂是方案“搞不明白”,選擇十分明顯,方案一的出現,只是讓“形式”更加完善,同時由大家自己對比出方案二的“優點”。
最后是以退為進。按新方案計算,漫游費降價幅度還不如有些地區已經實行的優惠套餐,而發改委表示,如運營商現行漫游資費高于方案標準,需對照降低,卻沒說如低于方案如何處理。有專家憂慮,部分地區會不會借機搭上漲價順風船?如果說,聽證會后部分地區不按“標準”提價已是謝天謝地,那這一為降價而生的標準有多大意義,和成本又有多遠的距離?
“播下龍種,收獲跳蚤”,全國人民被漫游費聽證引得團團轉,最終得到的可能依舊是“轉移視線、分散矛盾、拖延時間”。回頭一看,大家沒轉出壟斷的高價圈,只是又當了回太極拳的陪練。(毛穎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