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金資產規模的擴大,基金管理團隊人員日益增多,日后很有可能產生“基金經理小組”,即由一個團隊共同管理某只基金。此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開始實行“雙基金經理”等制度
上星期的基金圈頗不平靜。不僅是新基金的發行激起千層浪,更因為多名基金經理的“跳槽”將基金經理頻繁跳槽這一現象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嘉實基金公司旗下豐和基金經理趙軍和主題精選基金經理王貴文辭職;工銀瑞信精選平衡基金、華富成長趨勢基金也發生基金經理變動。
這并非孤例,數據顯示,僅今年7月份,已發生了17起基金經理離職的事情。整個上半年,基金經理離職更是多達163次,約占基金經理總數41%。
基金經理緣何頻繁跳槽?銀河證券基金研究所高級分析師王群航表示,基金經理跳槽增加是正常現象。目前,基金發行數量日益增長,基金經理跳槽首先可能是由于考核的壓力。基金經理的業績激勵往往受到短期排名的影響。此外,利益驅動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很多基金經理從公募基金“投奔”私募,他們的年薪往往可以實現幾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增長。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已突破1.8萬億元,比去年翻了一番還多,今年第二季度基金資產總規模的增長速度明顯超過第一季度。在基金業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基金經理變動的頻率也逐年加大。
近年來,基金規模年均增幅約為39%,而基金經理年均變動頻率則高達50%左右。據統計,在基金經理變動中,大約58%的基金經理是在公募基金中流動,30%的基金經理由公募基金轉向私募,另外,10%左右的基金經理轉向券商、保險、銀行等機構。私募基金是跳槽的基金經理們比較青睞的選擇之一。
基金經理跳槽是否會影響“基民”的利益?他們離開后,基金能否正常運作?
銀河證券研究表明,基金經理人的變更對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影響。一項對過去四年基金經理變動與組合業績的統計分析表明,在各個時間段中,基金經理變動次數較少的基金往往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業績。不過,專家建議“基民”不用過于擔憂,盡管基金經理的作用在管理一只基金時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團隊的作用其實更加明顯。
當基金經理跳槽后,基金公司如何應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已有多條措施可以防止此類現象。目前,很多基金公司開始強化基金團隊的作用,逐漸淡化基金經理的個人“光環”。
王群航表示,“明星基金經理” 這一稱號并不值得提倡,基金的管理更多依靠一個團隊的有效運作,并非一兩個人的作用。隨著基金資產規模的擴大,基金管理團隊人員日益增多,日后很有可能產生“基金經理小組”,即由一個團隊共同管理某只基金。此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開始實行“雙基金經理”等制度,如南方基金。景順長城也于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全面實行雙基金經理制,這都是往“基金經理小組”方向邁進。
此外,一些基金公司為了規避基金經理人跳槽對公司業務的沖擊,對基金經理投資權限作出限制。另有一些基金公司則由投資決策委員會確定個股投資基準,基金經理只有調整一定比例的個股投資權限。業內人士指出,種種措施之后,基金經理頻繁跳槽對基金運作的影響有望逐漸減少。(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