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日前印發的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國將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適時出臺燃油稅。(6月4日《半島都市報》)
國家將適時出臺燃油稅,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在“箭還沒有射中靶子”之前,對于燃油稅的期待,仍只是一個期待。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與燃油稅有關的改革再恰當不過。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2001年1月,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的金人慶曾透露,燃油稅出臺工作已就緒,將在適當時候開征該稅種。過了一年,金人慶再次稱“燃油稅將擇機出臺”。
而這一擇就擇機好幾年了。筆者擔心的是,現在說的“適時出臺燃油稅”,會不會像“擇機”那樣,再“適時”個幾年。
燃油稅開征到底需要什么條件?有關專家曾表示,燃油稅開征改革需要合適的四個時機:油價不是太高、中央財政收入不太緊張、稅務管理準備充分、社會能夠接受。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前不久表示:前三個時機現在已經成熟。
但燃油稅仍面臨諸多阻力。如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提到了全國養路費系統有工作人員30萬人左右,燃油稅一旦開征,現有收費系統內的工作人員如何安置是個難題。對于這樣的阻力,筆者認為,燃油稅的征收可能要養路費系統下崗一些人,但跟全國森林礦業和那些大工廠下崗的工人總數比起來真可謂小巫見大巫。下崗工人可自謀職業,他們為什么不能?所以,把養路費系統工作人員安置問題看作是燃油稅出臺的阻力,沒有充分依據。
進一步思考,為何燃油稅“擇機”了好多年?顯然,燃油稅一旦開征,勢必要取消汽車養路費、客運附加費等收費項目。而“稅”和“費”的最大不同,就是前者歸政府財政所有,后者則交給相關政府部門,如養路費就得直接上交給交通部門。費改稅每拖延一天,其既得利益就能多延續一天。因此,開征燃油稅勢必牽涉到多個部門的利益。于是,燃油稅改革方案便只能在一次次擇機中“難產”。
然而,盡快開征燃油稅,可有效抑制對燃油的過度或不當消費,節約能源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30多個國家開征了燃油稅,燃油稅在資源日益緊缺時代對節約的促進作用是無可替代的。而對于我國好處更多,如實行燃油稅改革可以抑制公路亂收費,可以解決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的貨運車輛嚴重超載問題,可以引導民眾節能,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其積極意義不容置疑。
因此,稅費改革的重心,應該集中在破除按需收費、收支掛鉤、政出多門、財政萎靡等根源性弊端上;根治性的藥方則在于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使之專注于服務市場而非參與市場。而時下,我們正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之機就是燃油稅出臺的最佳時機,政府應該抓住機會,斬斷部門利益的糾纏,盡快將燃油稅改革之“箭”射出并命中“靶子”。(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