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漲:由于肉價權重達7%且會波及其他食品,可能推動CPI按年漲速突破4%
看平:食品價格并沒有很強的持續上升動力,未來CPI上漲壓力短期內正在減小
今年年初以來,各地居民就發現米價、油價、菜價隨著房價、股市一路上漲,且居高不下;而5月初以來,人們又發現豬肉等肉類也都賣出了“金價格”。
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公布的統計資料,由于肉源供不應求,近來廣州一些超市里出售的瘦豬肉每斤賣到了7.9元,北京的一些超市更賣到了9.6元;而上海更懸,當地一些商鋪出售的精瘦肉每斤居然賣到了11.95元。
而由國家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為每公斤14.5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每公斤上漲了4.4元,同比漲幅為43.1%;同時,這些城市雞蛋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公斤7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1.6%。
供求失衡是“飆價”主因
那么,此番各地豬肉價格上揚究竟原因何在呢?
由杭州市價格監測中心價格要素處近日向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提供的一份材料認為,當地豬肉價格之所以大漲,是受到了江西、河南等生豬主產區生產波動的影響,而在生豬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下,零售市場豬肉價格已經上揚至今年以來的最高價,并接近去年的最高價格水平。
“受去年上半年偶發因素和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全國的生豬養殖戶縮減養殖規模,盡管后來隨著豬肉價格逐步回升而拉動了養殖數量,但補欄進度比較緩慢,部分地區生豬存欄減少,導致市場供給偏緊。”
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對36個大中城市大中型養殖場的監測和統計,截至今年3月末,河北、江蘇、湖南、山西、福建、甘肅、北京等省市生豬存欄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
商務部分析則顯示,肉蛋價格上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偶發因素影響,畜禽存欄水平較低,導致市場供給減少;二是飼料價格上漲,畜禽養殖成本提高。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發表了相近的觀點。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的一位專家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從短期因素看,時值“五一”節前后,各地食品加工企業都加大了豬肉采購量,客觀上拉動了豬肉價格上漲;另外,隨著目前氣溫逐漸升高,南方部分省份生豬死亡率和淘汰率較高,加之目前仔豬價格不斷上漲,一些地區生豬存欄數量明顯下降,預計后期生豬供應可能會出現供應偏緊現象,價格將有所上漲。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分析說,由于今年以來玉米等主要飼料價格都在上漲,養殖戶隨之增加的養豬成本最終在肉價上反映了出來——據監測,今年1至4月全國玉米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20%,平均每噸上漲260元。
此外,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也認為,從我國糧食、蔬菜、水果、鮮蛋和肉類的比價來看,豬肉價格是最低的,要達到比價平衡,豬肉漲價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預計漲勢到7月左右趨穩
從新浪網正在進行中的一個在線調查的適時結果看,已有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肉類、蛋類價格的上漲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另外,超過半數的受訪者預期肉類、蛋類價格還將繼續上揚。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的這位專家也告訴記者,通過分析從全國各地近期反饋回來的數據,目前各類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現象已經在很多城市有所反應,而且它還帶動了其他肉類價格、蛋類價格的上漲。
那么,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肉價、蛋價還可能在高位行走多久?
“到7月份,大部分地區的肉蛋價格將會逐步穩定下來。”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初新補欄的生豬正陸續出欄,蛋雞也將陸續進入產蛋期,豬肉和雞蛋市場供給會逐步增加。同時,隨著天氣逐漸炎熱和水產品、禽類等其他替代品市場供應充足,居民對豬肉、雞蛋的消費需求將趨于平緩。
而廣東省農業廳有關人士表示,如果肉價一次漲5%就會啟動預警預案。此外,國家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監測處處長李習臻也告訴記者,近期各地豬肉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上漲,但市場基本能夠滿足,“不過,適當的時候也將考慮動用國家儲備肉”。
與此同時,大連商品交易所于日前透露,他們正在籌備的“生豬期貨”獲得了相關部委的支持。據稱,大商所的這項舉措將有助于避免生豬以及豬肉現貨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對穩定供需將能起較大積極作用。
CPI近期將攻下4%?
值得關注的是,肉類、蛋類價格的不斷上漲,會不會把食品價格的整體水平推向更高位?進而言之,越來越高的食品價格會不會對已兩度撞擊“警戒線”的CPI形成更大的壓力?它會不會對露出通脹苗頭的宏觀經濟“火上加油”?
“中國內地的肉類價格自5月初以來加速上漲,包括北京、廣州、南京等地在內的不少城市均報告稱肉類價格漲速很快。當中最開始是豬肉價格上漲,但很快波及禽肉和牛肉等其他肉類食品。”
知名投行高盛在其剛剛發布的一份相關研究報告中由此判斷,“由于肉類價格在中國消費物價指數(CPI)計算中所占權重達7%,而且肉價上漲可能會波及雞蛋、水產品和其他食品價格”,因此“未來數月食品價格可能會推動總體CPI按年漲速突破4%”。
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宋國青教授認為,盡管5月肉價、蛋價出現了大幅上漲,但是這其中包含著較多的“自然震蕩”因素。“預計豬肉價格在CPI中占7%至8%。”他分析,從近3個月的食品類價格走勢分析,肉價的漲落并不是與糧價同步,因而不能單純因為肉價及蛋價近期的大漲就認為CPI岌岌可危。
宋國青教授還表示,通過研究表明,近幾個月來CPI的攀升是與食品價格緊密聯系的,而食品價格并沒有很強的持續上升的動力,也就是說,未來CPI上漲的壓力短期內正在減小。
與宋國青教授一樣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宏觀經濟脈搏的另一位專家是張卓元。在張看來,當前由于食品類價格快速增長而帶動了物價的整體上漲,但是“估計今年的CPI也不會漲得特別高,可能會維持在3%左右”。
“最近中國消費價格指數上升,其實主要是由于消費開支增速,而肉價等食品價格不穩定當然是因供求關系變化造成的。”花旗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告訴記者,“近期通貨膨脹加速可能是暫時的,隨著供給增加,價格將逐步走向穩定。”
但黃同時判斷說,從長期來看,中國通貨膨脹的總趨勢將往上走。“我們預測,今年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將在3%左右浮動,明年將達到4%。但我們認為,短期內通貨膨脹不大會成為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鄭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