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事件未有定論其命運值得中國企業三思
盧進勇認為,企業家所能關心的只是本企業的問題,對于整個行業是否會被壟斷,是否真的能造成經濟威脅,則需要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努力
如果再給娃哈哈集團總裁宗慶后一個利用外資的機會,相信他在簽訂合同時一定會小心謹慎,字斟句酌,不再重復10年前的錯誤。
近日來,備受關注的達能并購娃哈哈集團一事,雖然在媒體上的口水戰有所緩解,雙方三緘其口,但是通過前一段時間的激烈“戰爭”,我們可以想象宗慶后所面臨的巨大危機。然而,宗慶后并不是惟一為自己的失誤而后悔的人。
宗慶后的無奈
達能并購娃哈哈事件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懸念,二者在成立合資公司期間,娃哈哈的一些非合資公司,在沒有得到達能允許的情況下,私自使用了“娃哈哈”商標,F今,達能要以娃哈哈違反合同為由,擬以40億元收購娃哈哈集團旗下的非合資公司。
“這一事件爭論的焦點就是‘娃哈哈’商標的使用權問題,而關于商標的使用權問題,早在娃哈哈集團與達能成立合資公司的合同中就有規定。雙方既然簽有合同,最后就會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前外經貿部條法司司長、中國W TO談判代表團法律組組長張玉卿則肯定地說。
盡管目前外界誰也沒有看到完整的合同,但就目前的合同看來并不利于娃哈哈。前紐約總領館商務參贊何偉文表示:“1996年的合約中指出,娃哈哈除商標及其受法律保護的一切權力,所有權和利益(包括商業名稱和公司名稱中使用娃哈哈的權力,轉讓給達能公司,商標總價值為1億美元,其中5000萬元作為注資),合同中已經明確將商標是使用權轉讓給合資公司,非合資公司無權使用。1999年5月18日修改的合同也約定雙方無論備案成功與否,雙方按此執行。2005年10月12日又簽訂的修改合同,明確法律問題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達能5月9日也正式宣布,已于當日正式啟動了相關的程序應對未經合法授權的娃哈哈非合資企業。雖然娃哈哈將積極應對,可是本來寄希望于經銷商和民眾輿論壓力的宗慶后,正在面臨有些無情的法律條文。
面對這樣的情形,宗慶后只能大聲疾呼,當初與達能簽訂合同的時候沒有經驗,娃哈哈商標的價值被低估。可是因為有1996年成立合資公司之初簽訂的合同以及后來幾經修改的合同,他的辯解顯得有些慘白。
宗慶后只是代表
如果不是宗慶后自己憂心忡忡地表示,由于自己的“無知”和“失職”,對商標、品牌的意義認識不清,并打出“達能強購民族品牌”的牌,或許達能并購娃哈哈只是眾多商業并購案件中,極為普通的一例。
“因為這在民營企業中是常有的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直接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盧進勇解釋:“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時,一般都會選擇民營企業中的龍頭企業,因為民營企業發展較好的行業,幾乎都是鼓勵或者允許外資進入的行業!
對于民營企業家急切需要外資卻又不做過多思考,盧進勇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他解釋說:“主觀原因是民營企業家想攀龍附鳳,客觀原因是早期外資在我國享有優惠政策,同時民營企業大多資金困難。引進外資無疑是解決資金困難的直接辦法,成立合資公司享受正優惠無疑是民營企業家的最有選擇,可是在引進外資的時候因為民營企業家自身知識水平和當時的市場、政策環境的局限,對外資企業的認識并不清楚!
“外資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已將中國作為全球戰略的一部分,而且早有一整套的漸進式的擴展戰略,并通過合資擴大市場份額到駕馭整個行業獲取最大利益!北R進勇在這里提醒一些盲目引進外資的民營企業家!巴瑫r,他們還有自己的智囊團,為他們做深入調查、分析。達能很早就知道娃哈哈的非合資公司違反合同的行為卻沒有制止,也是有預謀的!
要有全球化視野
雖然外資進入民營企業時有各種企圖,但是引進外資卻是我國的長期目標,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據了解,我國2006年吸收外資雖達695億美元,只約占全球跨國公司資金6%,引進外資只有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僅占發達國家人均水平的1/12。
作為需要資金、先進技術和知識的民營企業就更需要外資的加入!斑@次娃哈哈與達能的糾紛,讓我們認識到外資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強烈意識和全球化的視野,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企業家在與外資簽合同時,一定要設想周全,要有全球視野!北R進勇感慨。
對于與外資合作已經“吃虧”的民營企業家,盧進勇強調一定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他還為娃哈哈給出了解決方案。他建議娃哈哈重估已經轉讓給合資企業的品牌,對已經轉讓給達能的娃哈哈原有品牌重估一下;或用一定的價錢從合資公司把這個品牌買出來,甚至可以把達能51%股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買過來。
盧進勇認為,企業家所能關心的只是本企業的問題,對于整個行業是否會被壟斷,是否真的能造成經濟威脅,則需要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努力,同時,隨著環境的改變,一些曾經不會造成壟斷、威脅經濟安全的行業并購或許會形成壟斷,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王榮)